“这是忠臣贤士的话啊!”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得到快乐之后再快乐。
李隆基和满朝文武都觉得若没有高尚的人格,说不出这样的话。
有些平时看李瑄不顺眼的官吏,都在心中暗暗赞叹。
连李林甫都认为李瑄的文武双全,品德操守,古今未有。
更别说本就支持李瑄的官吏,和李瑄的崇拜者,在他们心里,李瑄就是圣哲。
他们要全力以赴,帮助李瑄完成新法,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既然宰相们和大部分大臣都支持考成法和一条鞭法,那朝廷就准备实施吧!”
“朕任命李相为一条鞭法黜置大使,考成法黜置大使。全权布谋新法!六部和中书门下堂必须服从调度。”
“右相,你认为呢?”
李隆基对李瑄继续加冕,末了,还点名李林甫。
李瑄的一言一行,皆有魅力。
李瑄对李隆基的一句夸赞,胜过朝野千万句赞美。
所以李隆基在众多事情上相信李瑄,这种宠信,是区别于安禄山的。
“回陛下,臣必全力配合李相。”
李林甫出班回复道。
此时他的眼睛泛着光芒。
他和达奚珣不同,他看到的问题更深。
并且心里有一种强烈的直觉,李瑄在自掘坟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李林甫感觉李瑄要马失前蹄了。
他认为是常平新法的实施,让李瑄觉得太顺利。
他承认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如李瑄。但对人性的揣测,绝对强过李瑄。
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是李瑄与地方官吏撕破脸的契约。
李瑄虽然一直叫嚣着贪官有多少杀多少,但实际上也就宰杀数十人,更多的是处置,惩罚,降级。
他更明白,李隆基求稳的心态。
一旦事情烦乱,最先不耐烦的,一定是李隆基。
李林甫话语一出,保守派的一些大臣非常愤怒。
就算事不可为,李林甫作为保守派的领袖,好歹表个态吧。
赞成的这么干脆利落。
李林甫自然有他的想法,他从来不是真正的保守派领袖。只是那些大臣的挡箭牌而已。
失去权势后,李林甫控制不了达奚珣和萧隐之等老资历的大臣。
最让李林甫难受的是,他的心腹爱将吉温背叛他,投入杨国忠的怀抱。
李林甫一度心灰意冷,诸事不顺,人和心都在老去。
尘埃落定,高力士宣布退朝。
下朝的时候,李林甫看了一眼李瑄。
李瑄也正好看向李林甫。
此时李林甫心中一突,他从李瑄眼中看到了耐人寻味。
“右相,你在坚持什么?你离世以后,还剩下什么?”
前往中书门下堂的路上,李瑄走到李林甫的面前,向他说道。客气的话听起来很不客气。
“我想战胜你一次,我是大唐的名相。”
李林甫不快不慢地回复李瑄。
“后汉的梁冀也认为自己是名相,但世人是怎么评价他的?我们没有评价自己的话语权,功过自有后人说。”
李瑄笑着向李林甫说道。
“我曾风光无限,不需要后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