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太极殿的广场上,整洁严肃。
天策卫穿着崭新的大唐明光甲,持仪仗兵器,立于两侧。
在天策卫后方,是数以千计的宫女、宦官。
旌旗飘扬,华盖如云。
虽然是临时阻止,但大典的仪式感,早已准备过无数次。
文武百官,身着各种颜色的朝服,手持板笏,列于殿宇之下,气势恢宏。
但他们的神态,却不是参加大典时的肃穆,目光之中,也是耐人寻味。
百官的站位,也非常模糊。
陈希烈虽然还是左相,但他唯唯诺诺,没人再当他是宰相。
李瑄没有像处理杨国忠一样,拉他去游街,已是万幸。
他现在只想甩掉这个烫手山芋。
以至于陈希烈身为宰相,没有领袖文武百官的站位,和前方十几名紫衣大臣并排站列。
那个男子还没有出现,谁敢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列?
“这会是什么大典呢?”
趁李瑄没有到的时候,有官吏忍不住窃窃私语。
“还能是什么?拜相,封赏的大典。”
有官吏回道。
“圣人已经在李七郎的保护中,自封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没那么简单,昔日杨坚自封大丞相统领朝政,宰相又能干什么?”
有官吏觉得李瑄的野心甚大,无法琢磨。
更有官吏大臣觉得这些谈论毫无意义,此次典礼不论是什么,都无法改变李瑄执掌大唐军政大权。
实际的权力握紧,名义上的官职只是锦上添花。
他们这些文武大臣想要恢复大宗的权力并不容易。
像张柬之一样发动神龙政变,赶武则天下台,在李瑄身上并不适用。
因为京兆地区已经没有彍骑、飞骑。
李瑄武将出身,在军中势力更大。
除非李瑄突然暴毙,或者执政之下天怒人怨,大宗才有机会再掌控权力。
即将至辰时的时候,穿着紫色官袍的李瑄,在铁甲卫士的拱卫下,从承天门进入,他连入禁地,所过之处,两旁的天策卫都挺起腰杆。
宫女宦官,都将目光放在李瑄身上。
当李瑄到达太极殿的高台下后,刚才还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顿时不敢再吱声。
李瑄俨然成了太极殿下的唯一。
他当仁不让,一步步走到文武百官的最前方。
就在众人以为李瑄会停下的时候,李瑄又拾级而上,登上太极殿的高台上。
平时在大典礼的时候,只有太子才能登上高台,与李隆基一起。
十几个呼吸时间,李瑄到达殿前台上,望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一语不发。
文武百官在不自觉中,心跳加快。
今日以后,朝纲混乱,谁还能在高位,就是李瑄一句话的事情。
唯有那些与李瑄有渊源,信奉李瑄的大臣,心潮澎湃。
“铛铛铛……”
辰时已到,左右延明门前的钟声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