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催人心的钟声,使文武百官心中更压抑。
“陛下至……”
监礼官大喊一声。
李隆基已经到从太极殿后的朱明门,步入太极殿中。
他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太极殿,满殿辉煌,似有霞光万道,彰显着大唐盛世的荣耀与辉煌。
依稀之间,李隆基梦回三十年前,他在这太极殿中朝会,百官俯首,恭敬聆听。
那是值得追忆和痴迷的时刻。
随着监礼官的喊声,李隆基被惊醒,他在女官的拱卫下,在宦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出殿,来到殿外的高台上。
那台下数以千计的大臣、宦官、宫女、禁军,但他已经无法感受到自己威严。
特别是李瑄竟然和他一同出现在高台之上。
“拜见陛下……”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一拜后,文武百官一齐拜道。
“众卿平身!”
李隆基恢复一点威严,示意文武百官免礼。
“今行大典,为封王拜相之典礼,安禄山叛乱,神舟动荡,当提拔能臣,光复山河……”
李隆基不带任何感情地说出此次大典的寓意。
这不是他想说的话。
但事情已经到达这种地步,他如果不按照李瑄的要求去做,一定会让李瑄不满。
李隆基担心李瑄用卑鄙的方法对付他。
他不想死!
“力士,宣读典文吧!”
一通形势上的演讲后,李隆基将剩下的事情交给高力士。
他只想完成对李瑄的封赏后,回到兴庆宫中。
昨夜是思念,现在他太累了,心累,要好好睡一觉。
但李隆基先声完毕后,下方文武大臣眉头紧皱。
他们目不转睛的看着走向高台边缘的高力士。
高力士虽老,但他中气十足,他展开诏书后,郑重宣读:
“朕承天景命,君临万邦,夙夜忧勤,思贤若渴。今奸臣叛乱,国家危难,失去洛阳,百姓有倒悬之急,需贤良之佐;社稷之安,赖股肱之臣。李瑄文武双全,心怀苍生,有不世之功绩……十载以来,直言敢,尽忠为国,其言其行,皆为众人之楷模。军政要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处事公正,决断英明,其能其绩,有目共睹,堪为百官之表率……”
“特任命李瑄为天策上将,领尚书令,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秦王,实封万户……”
高力士读到对李瑄的任命时,一字一顿,字字重如千钧。
“改文部尚书为吏部尚书,武部尚书为兵部尚书,宪部尚书为刑部尚书……”
“废除右相,还为中书令;废除左相,还为侍中。”
“中书省、门下省长官,不再为宰相。”
“令李瑄重组尚书省,设尚书左右仆射,诸使职差遣权力收归六部尚书,六部之下,各司其职……”
“天策上将可开天策府,设僚属,拥天策卫队两万。辅助天策上将处理军政事物。”
“从即日起,李瑄可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调动节度使、郡县任何兵马,先斩后奏!可全权任命任何三品以下官职……”
“令李瑄全力主持平定叛乱事宜,朝廷百官、郡县长吏,必须全部辅佐,不尊命令,视为叛逆,定斩不饶……”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