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七集镇江 第0162章 目标的由来

镇江,是清军长江防线的第二个重镇,在吴淞镇与江宁南京的差不多正中间。

南北运河,在此与长江十字交汇,是大清每年的重点工程——南粮北调的漕运水上枢纽,大动脉。

就镇江城的具体坐标,与其说镇的长江,不如说镇的运河,直接影响到大爷的生活质量,吃的大米,穿的锦缎。

镇江成为占领目标,其实是小艾略特最初的奇想和后来英军的作战计划之一,一直存在着,只是未曾实施。

如果不是战略选择和远征通病的困扰延迟,英军早就在1840年8月、以及1841年8月就已经攻击镇江了!

因为进占镇江,掐断南北运河漕运,断绝帝都特供,一直是英军的第二战略目标,作战计划上都写着!

之所以,前两年两次都没实施行动,也是受制于当时的战略预判。

大小艾的战略分歧,也出现在是否立即攻取第二目标镇江上——

大艾是职业军人,当然是严格执行作战计划,在夺取舟山岛之后即实施镇江作战方案,因为小艾不想一下就扼住天朝喉咙,不利和谈,便阻挠了当时的行动。

第二次,广州战役结束,小艾拿了620万元赎城费回港,即撮合辛好士、郭富再次北上闽浙苏,因为瘟疫和人士变动,北上行动流产。

只要是小艾在,英军就不太可能进攻腹地镇江;即便是璞鼎查接手后,仗打得眼花缭乱,也没有在复抢舟山后直接去镇江,而是拿了宁波。

这并不是说,英军就忘记镇江了!

什么时候攻镇江,意味着英军的战争意图已经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军事决胜彻底解决谈判问题。

参照这次璞鼎查的军事行动,可以断定,大小艾如在1840年8月舍弃北上天津卫的选择、不改初衷直接进攻镇江的话,将会遭遇重大挫折!

一是,三艘轮船远远不够拉拽他那些战舰!

二是,兵力3500人,不足以相继撼动吴淞、镇江两座江防重镇。

三是,那时的江苏巡抚正是新战神、先进标兵裕谦,两江总督伊里布顶在浙江镇海,要解放舟山。

就裕谦的死磕法,就是丢了吴淞镇,也会在江阴、镇江学导师林则徐纠缠到底,攻战镇江会比攻占广州还难上不知多少倍,毕竟英军熟悉珠江,不熟悉长江。

实际困难,远超大小艾的实力和想象。

大小艾即便占领镇江,掐断运河漕运,大爷大不了吃回白面,也会发起后来像宁波镇海规模的大反击,就镇江的中心地理位置、长江航道的难度,当时的英军断难逃过清军的反击。

所幸,大小艾还是及时发现了——

所有的封锁出海口战略都是失败的,也幸亏俩兄弟好商量,跑到天津卫去装b封锁,赚吃赚喝,潇洒旅游了一回,还是回到了起点广东。

如果在退出广州的1841年7月,没有流感、疟疾、瘟疫、热病、霍乱、台风这些连续叠加死人因素的纠缠,小艾、伯麦、郭富北上转战镇江,收取第二笔赎城费600万元的话,将会是这样——

除了仍需重占舟山做大战前的修整补充外,吴淞、镇江也是要死磕的两大重镇,那些发生在浙江的所有战事将集中出现在江苏长江沿岸。

此时,裕谦刚好顶在舟山岛上大修土牛城,战斗情形大致如后来的舟山二战,裕谦必死在舟山定海,而不是后来的镇海。

吴淞镇,此时正是江苏巡抚梁章钜驻节,也在大修土塘。

梁章钜大人为人聪敏,属帮贤派,既非力战派也非力和派,或者两派都是,说白了就是大爷派,有清气有义气。

但是,梁章钜并无军事建树,打仗还得靠江南提督陈化成。

适遇奕经扬威大将军赖在省城苏州两三个月不动,还逼死了吴县县令,所以梁大人对前途顿时了无信心,借故:年老体弱、有病在身,向大爷请准告老还乡!

关键是大爷还加意批准了,认为梁大人与众不同,有自知之明,勇于让贤,承认自己文人一个,在干仗时候没卵用处。

挣扎在泥潭中的71岁老将、浙江提督余步云就羡慕他,但大爷不准其学梁巡抚,以致后来的悲剧。

其实,梁章钜这年才66岁,比余提督还小5岁,实在是文武不同,关系不一。

可见:小艾要拿下吴淞镇也没问题,但要长驱直入攻镇江,各方面的准备都异常不足了——

不光是轮船不够、兵力2000的问题,所有集中在浙东的五万清军兵勇,应是部署在浙江镇海、乍浦以及江苏吴淞、江阴。

是谓新的前后路,够得小艾啃了!

实际,郭富此时已与小艾势不两立,远没有后来的积极,任劳任怨,自觉作战。

那时,海军先头舰队已经快到厦门,竟然自动退回广东去了!

小艾没有贸然动手镇江,也是大致清楚这趟长江内河作战不可苟且,事实上他没有再次北上也遭遇台风把座驾刮翻,差点送命了!

可见当时的英军处境恶劣,前有广州断粮打劫被围,后有通病折磨,已难以进行重大战役。

所以,在大小艾的时候,英军只是纸上谈兵占领镇江、封锁运河粮道,其实极难做到。

即使发动镇江作战,也会失败告终,历史将会是另一样子。

这次璞总兵强马壮,终于开战镇江,实际还未到镇江沿途就病死不少,军中秘密,外界并不知晓,以为他们牛高马大,不可战胜罢了。

而这次作为英军对手的镇江八旗1600人,是块难啃的骨头,参照乍浦八旗1500人全力死战的先例,家园所在,一家生计,也是不会逃跑的。

镇江八旗,正式名称京口驻防八旗,副都统是海龄大人,正二品,驻守城内,得悉英夷入江以后,即全力备战,早已进入战时状态!

郭络罗·海龄,满洲镶白旗人,这年55岁,是1841年1月才到任的一员猛将,肩负扼守运河重任,可见大爷的精心安排。

海大人的历练,初为山海关驻防骁骑校,后任张家口协守,嘉庆十八年1813镇压河南天理会李文成屡著战功,擢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道光十五年1835,遭琦善奏劾降成二等侍卫,充古城领队。1840年8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统,9月即调江宁副都统,三个月后又到此重任。

镇江古城,时称京口,城防颇为老旧,海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当即上报裕谦巡抚,请款修葺,强化城防、封江备战。

裕谦时为代理巡抚,驻扎在吴淞,也是新官上任三板斧,正为收复舟山积极献策筹军费,觉得海大人就是添乱,镇江在哪儿?英军在哪儿?

就是不批,还数落了他一顿!

海大人运背,碰到裕谦生铁一块,只好隐忍,到牛鉴总督上来,马上又求城防新银子,不料牛鉴与裕谦一个调调:镇江在哪儿?英军在哪儿?

还是不批,又数落了他一顿……

英雄气短,好汉都是让气给逼出来的!

到了吴淞战败,牛鉴由吴淞而嘉定而丹阳,观望一阵放言英军不敢入江,果然英军去了松江,方才由镇江过江北再组苏北防线。

还是觉得镇江安全,根本就不理会海大人的一再请求。

到英军入江,牛鉴由江北退回镇江,却大肆忽悠海大人捐银抵抗,为显必胜信心,还放言英军将半途打道回府!

此时,海大人也不理睬牛总督,就是不认捐银,心想: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当初求你们一个个高抬贵手,还说敝人是添乱不给,现在镇江正当敌锋,全靠敝人抵挡,不但不拨还讹老子银子,德行!

搞得牛鉴总督大话说了不少,却没得一两银子,下不了台,第二天也就转回南京去了。

牛鉴一走,海龄就成老大了,马上宣布出城巡逻、封江备战——

八旗麾下1600人,其中有青州八旗400人,抽出400名交副将带去加强北固山炮台。

同名炮台共计6门火炮,其中正面炮台的兵舍还为弗莱吉森号探路时掀去了上盖,尚未修复。

又派青州八旗400人,白天出城巡逻,自带干粮茄子,盘查所有行人,傍晚收队回城防守。

海大人自留1200人守城,城墙火炮20门。

城外南运河西岸,由绿营兵2700人防守,其中,四川提督齐慎四川兵700人、署理江南提督刘允孝辖湖北兵1000人、江西兵1000人。

均为牛鉴督标,由丹阳紧急增援而来。

齐慎大人,原为第一战神杨芳部属、奕山班子参赞、四川提督,1841年5月广州反击战的实际总指挥。

战役结束后支援去了浙江,此时又转战至江苏战场。

刘允孝副将,是江南提督陈化成战场牺牲后的署理正职,从吴淞口退守丹阳,一路转进而来,已是开战前夜。

城内外清军加起来,共计4300人,火炮约30门、火筏150支。

英军12000人、战舰轮船41艘,在战役层面上取得兵力、火力、机动的绝对优势,还是开战两年以来的首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