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为什么是军神?
这问题看似形而上,其实打过仗的任何人都非常清楚:这结论没问题。
大炮,是攻坚的利器,步卒的依赖,军神就是步兵们送给主心骨的赞美。
但是,在反攻镇海、宁波的战斗中,各路清军却不约而同的抛弃了自己的军神,想要取胜就是想象中的美事了!
直接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天公不作美,无法继续搬运各式火炮。
实际攻城作战中,镇海西门是开着的,宁波没用炮也进去了,可见攻城不用炮也可以,行得通。
至于城内作战,禁用小铜炮和火枪,无疑就太过了,因为英军都是火枪,仅用意外发现的一门榴弹炮就扭转了劣势,奠定了胜局。
这就得不偿失,过犹不及了!
至少在宁波,清兵步战用手炮、刀矛还是压过了英军的火枪和刺刀,总之,清军到底是没炮才失败的。
虽然,开战以来,清军的大炮也不是英军的对手,屡屡失败,但在宁波如果有炮就赢了,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此时的清军还远未到取胜也没有意思的时候,假如取胜了,许多人的命运就会因此改变,哪怕赢了又丢都不会受到影响。
原定同时进行的定海、镇海、宁波反击战,是清军的第二场反击战。
第一场,是奕山靖逆将军开始的广州反击战。
因为英军只有四艘战舰在珠江上巡弋而主动采用火筏战术、马桶战术,只是在英军反击之后才展开的炮战。
第二场反击战,因为英军已经占据了三城,反攻必须使用大炮。
说白了,大炮就是攻城的工具,即便天公不作美也不应抛弃大炮,就算是带不走大的重的,也应该尽力带走小的轻的。
更不应该规定,城内作战就不能使用小炮、火枪。
本来,将炮兵变成了步兵,就是个特大错误,继而又将火枪兵变成了刀矛手,更是错上加错,断送了本可以取得的胜利。
说实话,个人对后一错误的发生持怀疑态度,认为是败北以后才找的借口,试想一下——
才攻进城,怎么就放弃了自己的有效武器?
说白了,这也是铸就大错——没有大炮——的一种掩护,以小错掩盖大错,免于追究某些人的责任。
其实,还在战前,扬威将军奕经就为了大炮跟浙江提督余步云、巡抚刘韵珂撕破了脸!
而且,追究了他俩的责任。
奕经大人在新春第一天到达杭州以后,随即要浙江省移交300门新炮携往上虞东关镇大本营。
因为浙江年来战事不断,大炮需求量超大,嘉兴造炮厂改良了传统工艺——
用可以反复使用的铁模,代替了传统的一次性泥模,加班加点半个月就铸造了300门新炮,配上规定的弹药,送到了上虞东关镇。
原本,炮厂以为可以拿到一大笔炮银,没想到奕经将军大人从未见过铁模浇注的大炮。
验收的时候认为炮筒、炮膛都太过光滑,质量不符合要求,虽然口径115厘米、全长15米都没问题,却被拒绝签收。
“将军大人,您可以开炮试一下,没问题的。”
监制官嘉兴县丞龚振麟急了,要求现场开炮验收。
“您的意思,本将军连大炮好坏都看不出来了?瞧这颜色、成色,贼光贼光的,还用着试吗?”
奕经大人就是不开炮看究竟,坚持验收不合格,要按大清律条连本带罚,索赔300门大炮的银两。
大清炮规在乾隆盛世就定死了,凡验收不合格者,须按赔率给付,是验收员中饱的可乘之机。
同时,也限制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武器的出现。
一门大炮的造价是多少,不会多但也不会少,几十两银子是要的。
300门大炮连本带陪,得上万两银子,如何是好?
嘉兴炮厂属于工部官办企业,县丞龚振麟还是制造专家、技术能手,终因新工艺铸炮交不了差。
这事就闹大了,浙江提督余步云、巡抚刘韵珂联袂出面求情都不行。
奕经大人本来就要追究余步云丢失宁波的责任,却被刘巡抚以战事为由,拒不执行。
奕经将军对巡抚刘韵珂,拒绝得更干脆,“军事机密,地方不宜过问。”
其实,将军大人还就是要这两人出这笔赔偿银子以供消遣。
虽然刘巡抚早就为他备有消遣基金,但一码归一码,不能冲抵。
所以,浙江省府被狠狠的敲了回竹杠,整个对奕经大钦差怀恨在心,关系早就不存在了。
关于赔率,记载详细的实例,是福建漳州造船厂,官办企业,给水师新造最小的米船就得白银4000两。
出厂下水都是新的,但验收员外出没空,仨月半年才来验收,什么都不新了,至少油漆得重刷一遍。
一般没两次就验收不了。
至于大沙船成本就上万两白银,能不造就不造,要挣钱得给各处商会造大商船。
所以,炮也好船也罢,并非技术上有多不堪,实在是验收难过关。
在江苏苏州仨月,奕经大人庞大的三大团就玩死了吴县令,玩垮了英明的梁章钜巡抚。
在浙江杭州,尚不知要多久才可以打垮老江湖刘韵珂?
不过,索赔过万这下马威,是给得够重的!
但是,刘巡抚的报复也不轻——
1842年3月15日,前路大溃退。
17日夜,奕经将军仓皇逃到杭州城下叫门,这刘巡抚下令仅限他钦差一人入城。
其他任何人,不管是谁均不得入内,此事后面再说。
该如何验收大炮?
本小说开头就说到了——
1835年,关天培大人上任广东水陆提督,按虎门三道防线构想大建扩建两岸炮台。
订购了佛山造炮厂110门大小铁炮,都一一在炮位上开炮试验——
80006000斤大炮没问题;
500030001000斤中小炮合格率仅为77%,还当场炸膛炸死崩伤炮兵2名。
佛山造炮厂,是按传统一次性泥模铸造的,关大人并未索赔,只是要炮厂拉回补齐即可。
嘉兴造炮厂,顺应战争形势,铁模与时俱进,反遭此勒索,声誉严重受损,对奕经大人恨之入骨。
果然,后来奕经将军按进攻预案组建各路反击大军时,不再向嘉兴炮厂订购大炮。
而是,采纳了宁波某贡生的献策:用大炮不如用缎炮。
何谓缎炮也?
说来听听,也见识见识将军大人的创新能力——
缎炮就是绸缎做的炮,恰浙江盛产绸缎,多的是材料,先用收口铜管作炮胆,紧裹整匹绸缎,外涂热牛胶即可,放凉即用。
简单、轻便、威猛,奕氏制炮厂共造了80门缎炮,装备在镇海与宁波之间的梅墟,用以轰击两城出脱的英军溃兵。
可惜,两城未能拿下来,英军没有按时逃出来,没有实现预定战略。
常言,好钢用在刀刃上,既然缎炮是这样的佼佼者,为什么没装备进各路攻坚大军中?
可见,缎炮还是不敌铁炮的,可能只是一次性用品。
就是铁炮也是不能连续发射的,需要待炮膛冷却之后才能发射下一发炮弹。
使用一次就报废的大炮,此前也出现过,就是颜伯焘石壁堡垒中的大铁炮。
因为炮口在炮洞外,又无炮车可退,只好就发射预先填装的头发炮弹,要发射第二发就必须拿着炮弹、药罐到堡垒外去装填,这样就暴露在敌人炮口下了。
整个镇海、宁波反击战中,只有停在宁波南门码头的摸得死敌号在子时挨过两发炮弹,还未打中。
之后就再没有炮声了,这两发炮弹是不是缎炮发射的?
不能肯定,因为攻击军舰的是水师,水师均由余步云指挥。
余步云怎么可能放着自己的铁炮不用、改用他奕氏缎炮?
实际作战中,清军兵勇只有小手炮的记载。
这种武器,名为炮,其实发射的不是炮弹,而是铁砂,是种小喷筒,朝上的话效果跟烟花差不多。
所以,平时也用来作仪仗,施放烟花用。
清军绿营步兵的利器,一是抬枪,二是小手炮,三是火枪,四才是各类冷兵器,完全没有大炮的帮助,能打成宁波反击战这样子,已是非常努力的了。
围攻英陆军司令部的两部分清军,也无可挑剔,四川金川兵是全国公认最骁勇善战的步兵,一个金川县就来了2000虎头兵!
三分之二被奕经将军本人留作了大本营的卫戍部队,只有700人真正用到了前线——
其中,总兵哈克里300人,在镇海因跟随主攻副将朱贵,未能向招宝山威远炮城发起攻击;
副将阿木穰400人,在宁波飞刀戳死了十多名拼刺的英军。
贵州安义兵,是广州战场上涌现出来的最好步兵,在宁波竟然抢在了余步云本省粮子的前头发起攻击——
首先与英军对搏,虽未取胜也是够勇猛的。
奕经大人对三城的反击战略方案,是由军师臧纡青先生事先海选出来的,不可谓不奇,不可谓不妙。
但再奇妙的战略战术,也得落实了才行。
如何对付大英海军战舰,一直是清军水师头疼的问题。
这次决定的海选方案,是用专门训练的猴群爬上敌舰焚烧,本是突破了火筏战术的特种智能作战。
竟然因配合的水师,无人敢接近英舰而破产。
最不幸的,还是这些特种猴兵,都被拴在一座庙里,因为教头浪人已经逃亡,无人接替,全被慢慢饿死,一共19只。
猴类很聪明,却始终不会解绳子,也是天性无奈。
还有,头插鸡毛、在城内作内应的便衣雇勇队——
镇海11支、宁波17支,在战斗中也毫无踪影。
尽管专家们大多认为子虚乌有,个人还是认为——
他们是被伪宁波知府郭仕立预先识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