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zff郭仕立博士,39岁,名义上的伪宁波知府,实实在在的间谍首脑,他在华所做的一切,只在争取战争的胜利。
自从1841年8月英军再次北上,他跟在总司令璞鼎查爵士之后,先后出任伪厦门县令、伪镇海县令,均未坐稳就撤了。
在伪宁波知府任上,倒是业绩斐然。
这有一首汉奸良民夸他办案的顺口溜——
衙无胥,案无牍,古来官府断案不如郭爷速。
台下边,呼奇冤,不知何来男子到家横索钱。
郭爷闻之更不言,携杖下台走蹁跹。
俄顷牵来缚堂前,袒其背,五十鞭。
郭仕立办案有没有这么神速?
照例,顺口溜都有灌水的嫌疑,不得全当真。
再说,汉奸的话您就别信,除了五十鞭是真痛外,其他的都瞎编胡扯。
去年末的冬季作战,英军就无法占据已到手的余姚、慈溪、奉化三县城。
此次被迫反击清军的反击,也是如此,无法占据慈溪、余姚县城。
3月17日就全部退回了宁波。
英军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让作战失去了实际意义,见底了。
据真实记载,英军2000人在宁波驻扎期间,先后失踪42名官兵,与当地市民关系极度紧张,欺行霸市,无端殴击小市民。
不论白天晚上,英军单人是不敢离开军营范围的。
换句话说,这郭仕立郭爷铁腕下的宁波治安不咋样,连英军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小屁民的日子能好过吗?
家里能不进贼?
告了状能不受理?
同时可证,奕经大人真的在春节期间,向城内派了多个暗杀团。
虽然目标人物郭富司令躲去了舟山,但成绩还是不错的。
类似的猎头情形,在一年前的广州也出现过,当然是响应官府悬赏的号召,要银子兑现。
战争期间,双方衙门都会针锋相对的张榜布告,提出自己的奖惩措施。
郭爷的伪府毕竟是伪府,治安措施明显偏向惩罚,一律不许窝藏、协助官府人员。
否则,烧屋、杀头,也是说一不二的,没有什么赏银可拿。
而此时的官府布告,都是奖励、悬红,能不刺激猎头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郭爷的赏银在哪儿呢?
这就要投其所好,为他提供情报了,看值论价,多少不一,而且保密,一律不写在告示上,以免事后官府报复——
颜伯焘在英军北上后回到厦门岛,镇压的汉奸卖国贼数百人,几乎家家都有,尽管鼓浪屿上有英军26团驻扎却爱莫能助,自己不挨打就不错了。
那时还没有科学的汉奸定义,说是就是,不审也不问,厦门市民经彼一战,先是惨遭败兵蹂躏,家家献米献酒请求英军保护。
不料,英军另有打算,早已是一佛出世、二佛开窍、三佛升天了。
早就有学者指出——
这郭爷在1826年的时候就在江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谍报网,对扬子江沿岸水文地貌、炮台设防、兵力部署情况了如指掌。
还曾断言,各炮台如与洋军对阵坚持不了半小时。
现在郭爷是宁波伪大,如虎添翼,还不培训、安插更多的间谍?收集更新的秘密情报?这是肯定的。
他的谍报队伍到底有多大?连新带旧多少人?隐藏有多深?情报价值究竟几何?
这些都还是问题,没人能完全解密。
打仗一靠大炮,二靠情报,大炮看得见,情报看不见,都是隐秘的信息,不太好说。
间谍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古老又新颖,真要钻进去恐怕就出不来了——
鸦片战争时期还没有电报、密电码这些近现代谍战手段,还没有完全脱离:密信密写、信物约定、暗语接头、暗示眼神这些原始半原始状态。
首先申明,间谍不是为交战双方通牒跑腿的使者,如余步云派出的外委陈志刚、派回的王定胜,璞鼎查先后派出的无名乡下能人、名流童生陈在镐。
双方交战不斩来使,他们是双方互相认可的、有公开使命的正常人,当然更不是那些无奈帮求英军保护的汉奸良民。
他们一般没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也接触不到什么机密,没有按值论价的资本。
谍战的主角是谍报员,都是一些有特殊职业掩护又能接触到机密的高人,普遍有专业技能,受过训或者干脆是这方面的天才。
但是,他们不是双方互相认可、又都被双方需要、负有秘密使命的非常人,一旦暴露被对方抓获,必死无疑,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个时期还没有后来泛滥成灾的女特务,什么美女大间谍,郭爷自己还得逛窑子解决生理问题呢!
为什么女人会是后来间谍的主流?主要是语言天赋、家庭主妇、报务指法明晰的完美结合。
这个时期的远东大间谍,想想英军总司令璞鼎查爵士的传奇生平、伪府郭爷自己原先的职业,还有他们手下那一大帮的中国通翻译——
就不难明白,这个时期当间谍的人所必备的条件了。
据郭爷自己的日记,他手中有好几位著名谍报员:lee李、ngtachwan万忙太奇、blundell戴布伦、norris师奴里,都是中国人。
他们究竟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情报?是些什么职业?却未明确记载。
郭仕立掌握的清军动向很广泛,也很及时,比如——
扬威将军奕经大人的称号,已经被大家改为逃跑将军了!
反攻镇海的两路大军在半道上差点火拼,自己干起来了!
慈溪城驻军和大宝山驻军因为分水不匀在水渠上打群架,城内无赖出城帮忙酿成大规模械斗,互有死伤,害得城内饮水都有血腥味!
余姚,外来江西水师为争一名妓,用船勾掀翻好几条当地小船,浙江水师闻讯赶来开战,在河上一直打到后半夜……
400金川兵新到,因为军服不同、相貌怪异,巡逻时被大宝山驻军当成了来犯英军,打了半个时辰才发现不对,是自己人!……
这些都是社会热点,不是啥军事机密,无须专业间谍就可获悉,只要郭爷有钱,舍得给,多的是向他密报这些热闹的好事者。
热点消息没钱也会不胫而走,也是有用的。
郭富因此判断,只要这样下去就是不打仗,清军也快要大暴乱了,所以他这假休得很惬意。
郭仕立有没有事先收集到——清军反攻的准确日期——1842年3月10日3~5时?
这是他那些暗藏间谍的实际意义。
英方资料显示:收集到了,不过同时还有其他日期——
1842年2月25日,合大爷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上元节;
1842年3月1日,合大爷二十二年正月二十日;
再没见其他日子了。
这三个日期前后不出一个月,还包含了准确日期,已相当准确了!
可见提供具体反攻日期的间谍,离奕经大人或智囊团还是很近的。
只是郭仕立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一天,就是全都备战也是在一个月之内,是很容易防住的。
据兰诗玲教授说,这则准确的谍报,出自宁波城内一著名绅士,是个茶馆老板,他是怎么得到的准确情报,就不知道了!
他即便没用奕经核心圈的朋友,也是位得道高手,因为奕经这反攻日期本身是推出来的。
这著名绅士、茶馆老板、真正的间谍,也可能用干支推算出“四虎克羊”来的。
羊者洋也,其他的五虎八虎,就是奕经叶公好龙了,反弄得个老天不爱,给他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落得个天怒人怨、丢车扔炮,反攻失利。
郭仕立的谍报成果,还有——
破获了先期潜入各城中的便衣雇勇队!
综合中英双方学者相反的意见,清军反攻各城时确实没有见到头插鸡毛者的踪影,不是在糊弄奕经大人的经费,就是的确已被郭仕立提前发现逮捕了!
从战争的角度,对郭仕立的这种神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八虎风雷之夜,走丢了的不仅是镇海南门主攻朱贵将军,也有奕经大人的一名使者——
他是从宁波城内出来,向奕经大人汇报城内雇勇情况的,什么情况如此紧急、不能过夜呢?
是想在马上开战之时跑出来再胡编一通、再骗一笔经费么?
显然有悖逻辑,紧急情况只可能是城内雇勇出了意外,不是遭英军逮捕还能是什么意外?
可惜,这位尚在为胜利努力争取的使者,未能留下姓名。
可以说,这28队头插鸡毛的便衣雇勇,是奕经大人预先向镇海、宁波城内派出的带间谍性质的特攻队,由于未知的错误被郭仕立博士两网打尽!
双方的谍战,以郭爷一边倒的优胜告终。
谍战中还出现了一批临时的双面间谍,在奕经大人和郭爷之间反复拿钱,杰出代表叫陆心兰——
他这边为奕经大人经办水勇,那边为郭爷收集军事情报,拿到的报酬更多,在双方眼里都是个大能人。
但在反击战前夕,陆心兰将郭爷给付的所有吊钱都换成了银两,神秘消失了。
从实际作用看,偶然出现的镇海城郊放牛娃作用最大——
他向城内英军直接报告了自己的亲眼见闻,没有索取高额报酬。
所以,不是间谍。
这是在下接触到的几大战地牧童完胜侦察间谍的著名案例之一。
尽管全凭着偶然,但成功率均为100%,没有失手的。
这就可遇不可求了——
放牛娃不是成人,没有什么卵专业、觉悟、意识,随意性极大!
他觉得哪边有趣就帮哪边,稳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