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瀛上溯防堵很积极高调,逃跑时又一泻千里,一去一来,气全没了!
本来,还有不少关隘是可以继续防堵的,至少在安庆是可以再战的。
但是,任蒋文庆流泪挽留也无济于事,连船都没下就跑了。
还算蒋文庆没跑,勉强战了一下,性质和陆建瀛也差不多,兵力也差不多,一定要看看长毛什么样子。
结果,蒋巡抚是连跑的机会都没有了,还不如陆建瀛敏捷,捡得一条命,而且倍加珍惜。
陆大人就是标准的高调文人常态了,新败之下说啥都没用,无法再战,要像向荣个武夫,败落多少回,上下n数次,还破格成钦差了。
就是年轻的咸大爷,三年下来也认识到向荣品质的可贵。
不要看不起向荣,向荣才是武人的榜样,羊子打架脚趄趄,一仗败了二仗来,胜败乃真的兵家常事。
其实,蒋巡抚既已决定退守北线庐州合肥,守安庆就只是个样子,追求退得有战斗痕迹而已,结果过犹不及,死于非命。
他的这种战斗追求,说来容易做起难,不要说安庆守备,就是现代也会被视为战斗难题。
积极鼓动他守安庆的周天爵河督,倒是从水上先走庐州,保住了老命,并不是嘴上说的天军在水上就如何如何,呵呵。
从战略上说,安庆在江北,再向北退守庐州,就是让开了徽江口子,下游的扬子江就不再保险了。
再说,就是真守安庆,卡住航道,天军长毛也可以从南岸进入下游的,所以单看安庆是没有意义的——
安庆陷落是绝对的,下游大门已经洞开。
但是,安庆的战略意义,在于下游的江宁南京,两江总督所在地,漕粮的全部原产地都会丧失殆尽。
直接后果,就是大爷本人,也得吃回馍馍!
所以,陆建瀛只顾逃命,放弃安庆再搏,任其自生自灭,影响就太大了!
他这一水的逃跑,影响之恶劣,前所未见,前所未有!
连接下来的铜陵也一穿而过,什么两大巨型沙洲、塞不塞江的关隘,算得什么东东?
挡得住长毛漫江而来吗?
长毛固然已非广西山贼,20万雄兵浩荡前来,但不是说沿江那么多关隘都得放弃不用。
陆建瀛连过安庆、铜陵,到达芜湖的时候,终于下船上岸了一天——
并不是因为芜湖江中有三大沙洲可用,而是确实安全了,因为有安庆在上头挡着呢!
他们怎么挡?不知道,反正芜湖是要部署一下的!
因为过了芜湖,就真的是江宁南京了!
自己的老巢,还是要的!
要南京,就得先在芜湖布防,用三大沙洲与南北两岸做好文章!
南京,现名江宁,古名金陵,上游是铜陵,下游是广陵,上上游还有啥啥么江陵、巴陵,陵多了去的。
古人也贼没创意了,啥啥啥都陵陵陵,不知道陵就是坟墓么?真没意思透了!
还好,终于还是明白人把这些个陵陵陵的都改了,寓意至少吉祥多……
陆大人上得岸来,才猛然觉得太累,浑身骨头都散架完了……
从2月15日起,他就没好好休息过,在芜湖睡了一觉后,饿了。
饿了吃,还召集芜湖守将——福山镇总兵陈胜元,以及宁池广太道长惠征前来作陪,交代要紧事项。
安庆一塌糊涂的时候,陆建瀛正在下游芜湖胡吃海喝,托付终生大事——
各位,芜湖太重要了,我把江苏人马都调过来归你俩指挥,务必要守上三天!
常言,军无粮不稳,不是不稳,而是乱源。芜湖可是江宁的粮食基地,衣食父母,有芜湖才有我江宁。
您俩一个专心水陆作战,一个专心粮草供给,我才能保证江宁效果。
而且专门议定,惠征去梁山办理粮台。
酒足饭罢,方才离开芜湖城,直奔自己的南京而去。
叶赫那拉惠征,职务虽然只是道长,好歹也是当朝国舅,就知道这陆建瀛是跑饿了,桌上吹牛逼的——
真要打,根本用不着跑来芜湖!
上游哪儿不能战?
所以,断定形势已经危急了,待陆建瀛一走,就把连忙把眷属派人送至宁国府的泾县躲避战火,自己带了印信、饷银,跟随陈胜元总兵转移到东梁山。
这陈胜元总兵,福建同安县人,时年56岁,在第一部鸦片战争的厦门战役中已经出现过,那时只是参将,一路接应护送颜伯涛总督过厦门北水道,转移到同安县境内。
还代颜总督受过挨罚,被发配新疆戍边,咸大爷上来后被平反昭雪,属力战派咸鱼翻身。
因应形势变化,近年主抓民团编组训练,成绩斐然,得以提升福山镇总兵,被调来镇守芜湖。
如今十一年过去,又东山再起了。
陈胜元已是沙场老将,经验比惠征国舅丰富多了!直属部下1000人,节制2500人,附勇2000人,共4500人,可堪一战。
陆建瀛走后两天,正月十七安庆陷落,清军死尸被扔下徽江漂流,顺水下来,在铜陵两大沙洲、芜湖三大沙洲合水处都淤塞了一大片。
虽然春寒料峭,死尸漂流了几百里,也大如牛马,合水处不堪入目,尸臭熏天。
方圆多少里的空气中,都有股甜丝丝的味道。陈胜元总兵一看,不禁触目惊心,迷梦也醒了——
安庆可是省城额,纯兵力就是5500名,自己的两倍多,都被虐成了这样!
自己这点人马,靠不靠谱额?
陈胜元的大脑,非常机敏,各位读者大人应该在十二年前厦门战役时领教过,连颜伯涛都倚重他——
就颜伯涛财迷成那样,还分给他了一根原木,作为报答和奖励,也难怪陆建瀛钦差把自己老巢的上大门也要托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