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军,年初正月十三、三克汉阳汉口、围困武昌即分兵,主力韦志俊、曾天养、石祥祯、石镇仑、林绍璋五六万人,兵分两路,继续溯江西进上游。
其中,北路军三万人,主帅曾天养,本来就刚从安徽杀过来,再次沿汉水北上,横扫长江北岸。
连下孝感、云梦、安陆、随州、钟祥、宜昌等地。
当地无数毛贼,见曾天养神勇无敌,竞相来投,甚至还拉有队伍、自带家伙前来效命。
曾天养部顿时又滚了回雪球,增加两万多人。
问,当地怎么有那么多毛贼?
答,约十年前,这是王聪儿红巾军的老巢根据地。
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残余分子不少,整天贼眉鼠眼,人老心不死,就是想变天。
所以,曾天养北路军汉水上来,一下就搞发了!
当时,湖北提督崇纶悄悄退至孝感,没想到曾天养逆水而上,横扫两岸,被吓得屁滚尿流,溃不成军。
被困在武昌城中的代巡抚青麟,不见提督带兵前来解围,就埋头给大爷上了一本,参奏崇纶。
崇纶先是战场溃逃,后是真逃亡了,也是苦逼一族——战场被长毛追杀也就算了,还偏遭咸大爷通缉,不死也死了。
原荆州将军台涌,自从吴文熔兵败自杀后署理湖广总督,与新荆州将军官文一道,各带一支清军——
一支绿营,一支八旗,分别顺着长江和汉水拒敌,与曾天养大军过招。
荆州兵是湖北兵中比较能打的,转战各地,甚有效果。
一个多月后,1854年4月中,即把曾天养北路军赶下了长江。
曾天养大军顺流而下,到了城陵矶,上到了湖南岳州。
年初逆江而上的南路军,也有三万人左右,主帅韦志俊、石祥祯,二月中旬就在城陵矶上岸一半,另一半进了洞庭湖,水陆挺进岳州,挥军湖南。
岳州城内清军,记忆犹新,赶紧闻风而逃,南路军轻车熟路,顺利重占岳州城。
湘资沅澧,洞庭四大水系,南路军在岳州继续分兵——
韦志俊、石祥祯两人,各领一万五千人南下——
韦部向东进湘江,指向长沙;
石部向西进沅江,攻略常德。
这分兵方法、进军路线、作战目标,依然是回马枪或旧想法,都是天军的老套子。
前面已经说过,分兵是天军进军的基本方法,彼此支援是天军作战的基本方式,现代简称:分进合击。
韦志俊部一万五千人,又分水陆南下,水路一万,陆路也就五千。
陆路天军刚走到宁乡境内,就遇到了前往武汉的曾国藩湘军前营——干上了!
话说,曾国藩衡州练兵半巴年,就连接了三道咸大爷圣旨,令救武汉、庐州,前两回都托故推辞了。
第三次也就是年初,大爷说得非常具体:“现在已逾正月下旬,船勇当早齐备,广东所购洋炮谅已陆续解到。”
大爷老茶友实在不好再推迟,只好亲率全军北上。
时间是,天历正月十二日、清历正月十八日,也就是西征军武汉分兵前一天。
曾国藩湘军,分水陆两师,各10营,总规模20个营,加长夫营,2万人左右。
除了先行增援南昌的两营上过阵并留在了江西,这儿上来的都还是新兵蛋子,战场初哥,尽管都是些洋枪洋炮新战舰。
曾国藩湘军也是水陆并进,陆师由踏齐步率领,曾国藩自带水师,奉大爷之命赶救武汉,不是保长沙的,所以早过了长沙,到了宁乡境内。
说实话,要是让曾国藩保长沙的话,长沙绝对完蛋,曾国藩恨不得天军屠了长沙,才解心中之恨呢!
长沙就是他的伤心地,过长沙就他自己一个进城拜会了下骆炳章巡抚,以示感谢帮忙调剂了三大军事干部。
他的湘练是连口水都不喝长沙的,其他的就别白扯了。
长沙一片和平,也用不着级别湘军啥啥啥的,长沙自有湘兵保卫。
曾国藩曾团总,也是见到湘兵就头痛,在长沙就没停留。
两军前队打起来这天,是天历三月初二,清历三月初十。
湘军每营500人,10营5000人,天军宁乡陆路全部也就五千人,真是旗鼓相当。
常言两强相遇勇者胜,湘军有武器优势,照说稳赢,但新兵蛋子们突然遭遇天军竟手忙脚乱,被天军猛然一冲,三下五除二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有撒腿就逃。
天军也没有追击,因为湘军人数相当,死缠烂打下去说不定还要吃亏,所以天军取胜之后即行撤退,转回岳州去了!
韦志俊得报,水陆两路都退去了岳州,准备凭坚死守岳州城,待与石祥祯部回合,再战湘军。
石祥祯部已陷常德,如入无人之境,此时离得甚远。
再说湘军前队踏齐步,旗开得输,损失了几十人向后溃去,但天军并未真追,于是停留宁乡,向曾团总汇报战况,主要是通报敌情——
让身在水师的曾帅也提高警惕,进入战斗状态。
没想到,曾国藩接到报告,听说前队初败不胜惊讶,又知天军陆师也就两三千人,都不敢得胜追击,于是指示踏齐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尔等万余,新枪新炮,岂可辜负?
大败要命,小败怡情,初战损失数十人,不应停步不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大胜!
当然曾团总原话不是这样的,也没有反问号、感叹号啥的,但是意思很明白——
就是踏齐步应集中兵力倒追天军,力争全歼对方。
曾帅自己正带着湘军水师出湘江,入洞庭,赶去前方配合。
但是,当踏齐步率领一万多人追到岳州城外时,正赶上被台涌赶下江的曾天养北路军也到了岳州!
时间是4月7日,韦志俊、曾天养、林绍璋一下就有了六万人众,当即反身开打!
韦志俊部一万五原路返回,正面硬顶,曾天养部三万人向右绕攻,林绍璋部两万人向左兜底,与踏齐步万巴湘军蛋子对进!
急急赶来的踏齐步湘军陆师,奉曾团总之命,急欲追歼韦志俊于岳州城内,不料正在排兵布阵、准备洋炮洋枪发威之际,韦志俊部城门大开,突然冲出。
踏齐步本是湘兵总兵,高薪受聘于湘军陆师总教头,战场经验丰富,湘军陆师就是他的教导成果。
面对猛然冲出的天军,已列队的长枪营赶紧齐射三排枪,打倒长毛前锋就后退一节。
再立住,反身排放火枪,再退一节,掩护短枪队快速集合上来……
短枪队就是冷兵器刀矛队,专门负责短兵相接。
长枪队都是崭新的洋玩意,火力强大,但短枪队因没排好阵型,无法交替,只好这样退着打。
这叫边打边撤,边消耗冲锋的敌人,又保存自身实力。
天军火器寙劣,只得刀矛前掷猛冲,牺牲甚大,不过瞬间冲过了湘军的炮距,所以湘军的最大火力——劈山炮也没能及时发挥出来。
尽管踏齐步应对有方,毕竟是在后退,退着退着,湘军慢慢的就垮了,只好掉头就跑。
毕竟,天军老于战场了,不会看湘军的新把戏!
踏齐步整个后撤,准备拉大距离后再说,但刚跑出三五里地,右边突然杀出一大股天军——曾天养部,赶紧堵截、拐弯,就再也无法收拢部下新手了!
上万人一泻百里,场面浩荡,猥琐得很,尾巴还被截掉,死伤过千人,约一个营没了。
林绍璋部兜底,距离偏远,竟然没打上溃逃的湘军,否则踏齐步就更惨了。
十天不到,湘军又输了!
而且,踏齐步一直溃到长沙郊外,才煞住!
天军大胜,连战湘军皆捷,用现代的话说,沉重地打击了曾冠军的气焰。
此时,曾国藩亲自率领的褚汝航湘军水师,正在湘江出口外的靖港,闻讯大愕,不知是进是退,一时失据。
也就呆在原地不动了,曾冠军在想该怎么办?
水师单独进洞庭,入岳州,能战胜长毛吗?
还是应该收容陆师,一起再走?
其实那个时代的水师,除了水战独立以外,更多的是运载陆师的工具。
踏齐步陆师垮了,纯粹是湘军没上过阵,曾国藩也一样,水师更没见过长毛水营的模样呢!
天军大胜,早已不追了,韦志俊、曾天养、林绍璋三人都异常兴奋,觉得过瘾,突审了手里的俘虏,对湘军印象深刻——
竟然主动追击天军到岳州!
其他民团,没有清军出马,都不敢动弹,这湖南民团可不一般——
不仅没有清军撑腰,还什么武器都比清军好,自己独立作战!
宁乡输了头阵,还不服气,竟追上来要再打过,扳本啊!
天军韦志俊、曾天养、林绍璋哪知道这湘军竟然不屑与清军为伍,就是要找自己对掐到底的!
最后三人碰了个头,一致认为:湘军这么大一支民团部队,新家伙多,水陆都有,其实不好对付。
此后,必定还有大战,恶战,决战,因此天军重新做了部署——
1、曾天养本部,留守岳州;
2、韦志俊部,立即撤回武汉,总攻武昌,以绝后患,尔后再带大军逆江前来,增援湖南;
3、石祥祯部,水路南下湖东,包抄长沙;
4、林绍璋部,本属于曾天养北路军,从陆路南下,进军长沙。
这次新部署,与往日天军分兵有明显不同,充满了既又且而,尤其是2韦志俊回武汉去解决武昌,已是在准备后手反击江上。
不止是针对湘军湘兵的,曾天养刚被台涌官文一伙九头鸟赶下长江,是深有体会的。
对湖南,天军的记忆还当是去年全军攻长沙未下,这次拿长沙是西征军不必说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