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203章 黄恩彤与罗伯聃

几乎没上过学——

巴夏礼14岁起草南京条约,他14岁给人当学徒呢!

只因对文学感兴趣,20岁远渡重洋到南美委内瑞拉,三年完全掌握西班牙语,赢得天才美誉,并跻身名流。

1832年回国,第二年因女王政府出台收回东印度公司垄断远东贸易权的《管理法案》,只身来到广州。

在查顿的怡和洋行打工。

鸦片战争开战时,他以学者身份聘为小艾专职中文翻译。

罗伯聃的汉语水平有多高呢?

马儒翰尽管是小艾的机要翻译,水平一流,但只能翻译粤语。

这罗伯聃的汉语不是跟马儒翰博士一个水平,而是跟马儒翰博士他爹马礼逊老博士一个水平——

粤语、官话通吃!

粤语、官话都能的,就是现在的国人也不多,兹抄几个小例,以示二者的区别——

1英文:also粤语:dou都官话:ye也;2英文:that粤语:go那官话:na那;

3英文:sb's粤语:ge的官话:de的;4英文:very粤语:hou好官话:hen很;

5英文:be粤语:haih系官话:shi是;6英文:inat粤语:hai在官话:zai在;

7英文:no粤语:u冇官话:iyou没有;

8英文:not粤语:无官话:bu不;

9英文:heshe粤语:kuih佢官话:ta他她……

不要以为这是罗伯聃妙笔生花,他在战前来广州已经6年,著有英汉双语三大名著——

1、《意拾喻言》,《伊索寓言》的英汉对照本,供西方人学习旗音官话;

2、《华英通用杂语》,英文读本,与《鬼话》《红毛番鬼话》标注粤音不同,标注官话旗音;

3、《华英说部撮要》,中含《红楼梦》第六回,是第一个英译红楼的人。

六年三本专著,呵呵,幸亏没同他竞争职称,光看这三本书名,么的,就比在下国学实在强得太多了!

罗翻译面上是商人,骨子里是学者,不愧是著名汉学家,假如您愿意深究这位罗翻译的著作,可以在天朝当代授予硕士及以上文学位。

不仅如此,他还在其后出任驻宁波首任领事,成为外交家,且按下不提。

中方作注人员,原是伊里布突然病逝留下来的,家臣张喜自不必说,但随主人去世已不再是骨干,降为三陪人员了。

虽然牛鉴大人被押赴北京,但他原来的代表黄恩彤大人,却迅速崛起为首席作注代表。

黄恩彤,山东人,原名黄丕范,字绮江,号石琴,这年42岁,1801年生于宁阳县蒋集添福庄。

5岁入私塾,过目不忘,有神童之誉;

15岁县试第一;

道光二年1822举人、六年1826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正所谓十年寒窗,一朝翰林,标准的举子经历。

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江南盐法道员、江苏按察使,旋授江宁布政使。

黄大人原职江宁布政使,学养深厚,已撰成《两汉史断》6卷、《三国志》读书札记10卷,出身学养都是家臣张喜难以企及的。

黄恩彤大人的才华,其实在南京谈判中就已部分展现,并为英方所接受和偏爱。

说起来,这黄大人成为和谈代表,也是够传奇的——

本来,他属于与谈判无缘的闲杂人员之列,牛大人原来安排的是南京知府大人,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要才有才,要型有型,唯独可惜患有口吃。

知府大人平时台上讲话没事,但谈判表达却有困难,特别是对方稍有介意就口吃吐不出话来。

怕给英方三大翻译添乱,更怕被他仨抓住语病钻空子,所以知府大人让贤了。

这才由黄恩彤大人顶替出场,机会难得,没想他风度翩翩,出口成章,迅速搞定了英方同行,而且多由这罗伯聃翻译。

所以,黄恩彤与罗伯聃也是一对好基友,因为他说的官话只有罗翻译才吃得透。

黄大人是早就随伊里布到了广州,耆英率原班人马咸龄、塔芬布到来后,赴香港也由他和张喜全程陪同作注。

至于家国是什么,有哪些主权、使用权,国际贸易有哪些惯例、关税多少,大家说,他们知不知道?

在下就不必说了。

尽管黄大人自幼聪慧,学养深厚,编著不比对手少,阅历、经验均可胜任中方首席作注代表,但因不通英语与商务惯例,注定是要上罗基友圈套的。

咸龄大人是继续保卫工作的,塔芬布大人继续文秘工作。

其实,罗伯聃早已草好细则了,根本就不用黄恩彤和塔芬布动笔。

只有张喜是帮忙算账加拢去的,因为他比较专业:伊里布家产向来是他在理财。

最终,1843年10月8日,璞总督一行应琦大人邀请,去虎门镇上签约细则。

要说的是,这不是黄大人三人的悲哀,而是一个家国的悲哀,一个时代的悲剧。

而这种悲哀,正是天朝走向世界、迈向未来的成本和学费。

纵观整个近代史,英国人、英国军,还是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师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