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239章 南王冯云山

开创了新纪元,不是现代咱们常说的形容词、比喻义,而是真正创造了一种新的历法纪年。太平天历,是南王冯云山的发明创新,很了不起的成就,当然也是通过天王诏令形式颁布施行的。

鉴于他对拜上帝教的历史性传播、紫荆山教区的创建、天军作战单位的编制、天历纪年的编定,以及为天国天军做下的大量创立工作,咱们写天国的领袖,还是从南王冯云山开始,尽管他现在只是排位第四。

咱们的国学都讲求个体用,这南王冯云山就是天国天军的体,明白了他就明白了天国天军的根本,其他的人都是天国天军的两极之用。

用得如何如何出神入化,也不代表他就明体,不明体就会用出纰漏而不自知,不能自我修复、纠正和弥补过失。看看天国后期惨痛的历史,就知道天国天军过早的失去了南王,是个无法弥补的莫大损失。

好了,说多了,你以为我拍南王的马屁。

冯云山,时年约46岁,1815年前后出生于广东花县禾落地村大户人家,又名乙龙,父名冯绍衔,母胡氏,妻练氏,育有三子,长癸方,次癸茂,幼癸华,因外出传教抛弃了他们,起义后更连累他们坐牢流亡,牺牲后花县县衙曾请示结案,未知下文,致不知所终,均散轶。

有内部资料说,天国创立源自冯云山的构思,考其经历,成立。

冯云山自幼喜欢读书,家庭殷实,也读得起书,兴趣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多种,从他创建的天国天军体制中可见一斑,是个有理想、有知识、有品味的乖孩子,好青年。

成人后参加过一次科举乡试,成绩惨不忍,也不再炒剩饭,就在禾落地村中私塾任教,相当于现代的山寨幼儿园和初小,当阿姨、蒙师、园长、校长,一身兼四职。

说起来很牛逼的,其实就是帮村民带孩子,多少也补贴些家用。

一时倒也正经八百,有头有脸,快活无忧,及至成家分爨,儿子一个接一个下地,问题就慢慢出来了——

名下祖屋不够三个儿子住,以后还怎么安居讨媳妇?

因此,被老婆练氏不少唠叨念经,“看你咋搞,哪来那么多广厦谷米?还说啥秀才娘子呢,都快成了你的生育机器了,呜呜呜呜呜。”

子云,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信夫!

冯云山应该就此提高私塾学费,每名学童翻两番,再加课外个别辅导,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问题就不大,是可以顺利解决的。

但是,冯云山没有这么做,“大家都不容易,我怎好昧着良心,在娃娃们头上打主意,败坏千古师德!”

“傻逼呀,呜呜、呜呜,瓜子呀,嗯嗯、嗯嗯。”

冯云山无法,放学以后便脱下长衫,撸起袖子干,下地干活,出门帮工。

如此,练氏的秀才娘子梦彻底没戏了,更加叨叨,丈夫只好听任忍受,不到三十就耳顺。

到洪秀全起死回生,再来禾落地串门的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二月,29岁的冯云山便辞去了私塾师父的职务,连那点可怜的束脩都不要了。

他同两个族人冯瑞嵩、冯瑞珍一起,跟随洪秀全去粤北八排瑶山传播拜上帝教。

这是拜上帝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壮行,仅一洪三冯四个人,要在儒学薄弱的山区播种理想。

但不知怎么的,四人刚走到连山厅的白虎圩,洪秀全便决定自己独自前往瑶山。

禾落地三冯回头了二冯,唯冯云山不肯回转,跟到了瑶山。

冯洪二人,村子相邻,均是科场败将,塾师混身,经历略同,意气相投。

不过,在八排瑶山仅仅两个月,还不到就转场了,具体原因不明,困难可想而知,语言不通,族群矛盾,也许是吃不习惯。

明白西方传教士们为什么都是语言天才了吧,要向对方传播自己的信仰,必须首先会对方的语言,起码要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先。

排除个人语言天赋不说,洪冯二人年且三十,要由此入手,初见成效,大见成效,何时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是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二人也不气馁,接下来转场到了广西,两广交界的浔州府贵县赐谷村。

洪秀全的表哥黄盛均家在此,熟人熟事,于是扎场传教,效果不错。

语言不成问题,上帝更不成问题,村子有好些家,附近不少人,其中就有少年石达开,都信拜了他俩说的上帝,以及天国新世界。

成问题的是,表哥黄盛均并不富裕,供养二人三个月后,青黄不接,已近断炊。

两大中年油腻男,吃空了表哥黄盛均家,引来了表嫂的逐客令。

洪冯二人又到了转场的时候,否则生计都成问题,果如此的话,前功就尽弃了!

从善如流,散伙回家。不同的是,这次回家的竟是洪秀全,而不是冯云山。

本来,洪秀全是安排冯云山先回家的,然后自己再回家的,两人老家的村子相近,离得不远。

结果,洪秀全独自回到老家后,才知道冯云山并没有回来!

那,冯云山到底去了哪里?

至此,洪秀全才知道冯云山,比自己还忠诚坚韧,不甘心大业失败,实际已经是出走家庭,抛妻弃子,九牛不回了!

冯云山没有回广东,反而往广西里面走,到了桂平县紫金山区。

他在紫金山区的开创之功,大家已经了解,不再啰嗦,关键是他一个过路客是怎样立足当地的?

这就不得不提起冯云山的贵人——古林社村的秀才、监生曾槐英。

冯云山虽为上帝献身,但也不能见人见鬼都传上帝,离大家公认的先生形象、传教生涯还有不小的差距——

他向广西里面走,人生地不熟,首先得沿途打工糊口,养活自己,再说上帝去了!

他最初出现在桂平县城北面的新圩集市,站在牛行上,等待东家来雇佣,但站了很久都没有人来雇他,最终也没有找到东家。

您想,一个三十岁的大男人,文呆呆的,重活干不了,吃得还不少,轻活更是抢成本很低的小孩饭碗了!

换您,会雇佣他么?

所以,没卖出去,正常,卖出去了,才怪。

站到散集,买卖都不成,冯云山只好伴随赶集人往北走去,到了紫荆山口外的一个小村——古林社,投宿张家路店,当晚还不知怎么谈妥的。

第二天一早便向张家借了一只粪箕,拾粪积肥,应当是还抵住房钱。

天道酬勤罚懒,冯云山肯干活,是活都干,不论长短,不计价钱,就这样在古林社村停留下来了。八月初,监生曾槐英家也请他割禾打谷。

这天收工,冯云山挑着满满一担稻谷,汗流浃背回来,在门外乘凉休息。

阵阵晚风吹袭,不禁心旷神怡,吟唱起来——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老秀才曾槐英正躺在南窗下竹榻上乘凉,听到他的歌声,内心惊异,好奇道:

“你读过书吧?因何来此做雇工?”

冯云山虽然已经成了佣人,还不忘恭敬道:“曾读书应试,在敝乡教蒙馆为生。久慕紫荆山奇水秀,想来观光,只因人地生疏,不做雇工,便无缘前来。”

“哦,这样,人才呀。”于是就聊开了。

冯云山的经史子集知识上不得科场,但聊大天十分管用,随口拈来又言谈风生,当即就把曾槐英老秀才征服了。

曾槐英爱才,因此引冯云山为家中贵客,再不要他下地干活了。

1844年冬天,贵人曾槐英又把冯云山推荐到大冲村曾玉珍家,开馆做塾师,立足了。

这就是冯云山立足紫荆山区的开始,完全是才华横溢的作用。

直到整整三年后,1847年8月,道光二十七年七月,洪秀全再次前来广西强推拜上帝教,9月冯洪二人带着三曾:曾澐正、曾玉景、曾观澜,共五人到象县捣毁甘王庙,10月又将紫金山内左右猪仔河沿岸的山神庙、土地庙、所有神庙全部捣毁。

12月,紫荆山蒙冲石人村地主、武宣县秀才王作新,激于义愤,带民团三十人把冯云山捉了起来,解往桂平县政府。

事情闹大,曾槐英、曾玉珍这才得知冯云山不仅是落难才子,还是新派革命家,无法再左右平衡他了。

但是,这次押解途中,冯云山却被曾亚孙、卢六率拜上帝会兄弟一百多人强行夺了回去。

“妈的,要造反,先过老子这关!”王作新王秀才,可不是曾槐英曾秀才,惜才爱才护才,就是要搞倒冯云山,剁了他全家,灭了他九族!

王秀才不服输,一鼓作气,再起团练五百人抓冯云山,而且把洪秀全、卢六,冯云山的东家曾玉珍都给捉了,急速就近解交给了大湟江司!

这次,拜上帝会未及发动,营救失败,时间是1848年1月17日,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春节前夕。

王作新大秀才、大湟江司,以及桂平县府是怎样处理冯洪等人的,前面已经说了,于此不赘,算是王大秀才自作多情了。

冯云山就是这样走上革命道路的,而且走在了洪秀全的前面。

洪秀全被放出来后,回了广东筹款,平在山炭工们自动科炭,营救冯云山、卢六,三年拜上帝,不但没有让日子好起来,反而加重了生活负担,形势大变,平在山拜上帝会差点自动散伙、玩完。

被关押桂平监狱期间,冯云山已经搞不清楚外面的情况了,连基本的年月日都已模糊不清,于是琢磨了一套新的历法,这便是太平天国历法的萌芽和起源。

1850年6月间,署桂平知县贾柱才大青天,借口冯云山教人敬天,是劝人为善,“并无为匪不法情事”,将其作为无业游民,遣返原籍广东花县,并派俩差役押解回去,交其地方父母官管束。

这样,冯云山共被关押两年半,卢六不幸病死狱中。搞笑的是,这俩衙役途中不仅放了冯云山,而且愿意入上帝会,做他的跟班。

如此,冯云山又秘密回到了平在山中,随后通知洪秀全三入广西,着手金田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