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382章 曾立昌陈仕保牺牲

陈仕保明知对方不安好心,仍然拱手入内,想来也是醉了!

麻痹轻敌:吃一餐,睡一觉就走,能有什么事情?

周围都没有清军,就他几个还能把俺吃了不成?

何况真的疲惫,正想找个地方休息,所谓渴了有人送茶,饿了有人请客,困了有人递枕头!

正是时候,好啊,太好了!

好得太特么过分了额!

进到集中,饕餮一通,还饮了不少酒凤台烧锅。

饭罢,就在各家躺下过夜了,连个哨兵都不派。

陈仕保指挥部十多人,都住在王团长豪宅内,根本没想到,王团长会下手。

到了后半夜,阁楼上红灯高挂,内外伏兵齐发,团丁内冲。

陈仕保十多人都在睡梦中,全被便衣团丁斩首在床。

这时暗算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手,就像砍猪菜,只管下刀即可,比到田里掐瓜容易,因为掐瓜还有个经验判断生熟过程才会下手。

两头被堵,中心开花,天军人马猝不及防,深陷集中,黑灯瞎火出不去,损失惨重。

最后,急中生智,斜打横冲才闯出展沟集,天亮后发现只冲出小半人马,300人不到。

一觉之间,被杀300多人。

残部败走颖上,骑马渡淮河,经过霍丘、六安,回到了天京。

陈仕保等三百余人的首级,被王团长悬挂树上展示半月,而后传首两淮巡回展出。

王恩绶王团长,一举成名,高升安徽省总团副。

这陈仕保也是,大江大河都过来了,却死在阴沟里,都是自己脑子有问题。

兵者,诡道也,竟然不设防至此,真没说的了!

北伐援军第三号人物,许宗扬,所部也二三千人,本为增援后军。

他增援北伐,有没有渡过黄河?看似个问题,其实不成问题。

他是胡以晃部属不假,但若只出庐州到黄河南岸接应,仍兼顾庐州作战的话,相信早被和春大军消灭了!

因为这片区域,正是江南提督和春的集结地,反而不如过河安全。

这方面的证据,就是也有人说,他到了临清,与曾立昌同攻小南门,并取得成功。

还有,就是他坚决反对,援军再从临清冒进,并主张顺从大家南归。

假如他未渡河,这些涉及到他的言行举止,均不能成立,都是别人失败赖在他头上的脏水。

他之所以能参加北伐援军,就是已经回到安庆或天京,否则身在庐州,难以参加增援。

他是怎么回到黄河南岸的?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都缺乏历史细节,不论他跟着曾立昌还是陈仕保,或者自己单独渡河,总之是成功逃回了南岸,而且还带着一千多人回到了天京。

是北伐援军将领中唯一生还的人,不过时间相当延后,不像是直接逃回天京的——1854年8月。

此时,天国北伐军已经失败,西征也已经一塌糊涂过了,终被杨秀清论罪下狱,关进了天牢——

罪状是,别人都没回来,你怎么回来了?!

据说,许宗扬由此恨透了杨秀清,不过因西征军还在缠斗,随后又被解放出来,参加秦日纲大军争夺上江,不久即因战功,授以韦昌辉北殿右二十承宣。

有人说,后来天京事变突起,杨秀清就是被回头的许宗扬亲自手刃的!

这就编得太神了!

至此,曾立昌北伐援军彻底失败,解救老兄弟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

天军北伐援军,共计15军7000人,1854年2月8日从安庆出发,仅仅两个半就败回黄河南岸,也是败兴,让我们再看看他们的领导人——

大帅:曾立昌,夏官又副丞相;

副帅:陈仕保,夏官副丞相;

又副帅:许宗扬,冬官又副丞相。

乍看,以为大帅曾立昌的职衔有误,怎么比副帅陈仕保还低?

咱们已经明白,这三人的业绩与败绩,出征之时曾立昌还真不如后两人腾达,只是与北伐军的渊源情感最深,才得此重任——

“去救旧弟兄,救回急速回南京”,与年前赖汉英扬州救自己何其相似。

可以说,曾立昌是重情重义的人,也死得其所,但其才能有限,手腕不高,不是帅才却是不争的事实。

人心都是肉长的,推己及人,曾立昌合适这活,只是委屈了俩副帅,升官不久,又得重操旧业干原活!

只是,陈仕保死得非常意外,忠勇有余,谋略不足,也说明他脑子不顶用。

咱们常说:战死属于非命,那是说的普通将士,不是说的高级将帅,所以陈仕保个人不是死于非命。

也可见,当初杨秀清选拔北伐援军领导人非常保守,立意不高,只考虑到北伐军本身的嫡系人员,而没有从彻底消灭大清这点上解决北伐援军的指挥问题。

也许,杨秀清本人的面子也过不去,所以还在补救北伐军。

但是,胜保所部没有追击过河,他这一回头,挟不世之勇再战林凤祥,北伐军正好处于他和僧格林沁之间,境况可就惨了!

本来,胜保在双方夹心层中人数是最少的,却能以少胜多,歼灭曾立昌于北岸,赶陈仕保回南岸,战绩最好,原因就是,指挥上没有犯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