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军未克南昌,撤出长江,在湖口兵分两路——
赖国舅、曾天养带本军、先援军回安庆,复归西征副帅胡以晃,正式攻略安徽;
因赖汉英被免职调回天京,西上东下两部西征军,都统归新统帅石达开翼王指挥。
时间是,1853年9月24日,天历八月二十日,清历八月二十二日——同期,北伐军早已撤围怀庆近一个月,撤去了山西境内。
所以说,天军的北伐和西征都不怎么样,均遭到不小的挫折。
石达开坐镇安庆,对西上湖北的韦俊石祥祯各部天军实际鞭长莫及,无法统一指挥——
实际形成了西征两大战场,一安徽一湖北,两部分总体上各打各的,各行其是。
咱们这儿也得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头介绍,先安徽后湖北了。
天军南昌阵前撤退,清军、湘军各部自然追踪不舍,也只得分兵进剿。
南昌保卫战的功臣江忠源,也是上行追到了江西九江,结果与留守在此的天军西上后营林启容部大战。
林启容守九江,前顶后袭。
江忠源鼓又胜之锐,水陆应对,被林启容误导一时也无法攻克,便拉开距离对峙。
对峙没两天,江忠源就得了个新差事——安徽巡抚,升了!
江忠源,终于成了正二品大员,兴奋异常,立即转去了庐州今合肥——安徽新省城赴任。
同时,还带走了大部陆师兵力,只留水师与林启容对耗。
实际是,东下的天军回到安庆后,迅速向北发展,发动了大规模的行动。
咸大爷思前想后,干脆能者多劳贤者上,索性将南昌功臣江忠源派去守庐州,继续跟天军过招。
所以,对手也是打出来的。
这江忠源是第一个由民团出身的一省巡抚,非常了不起,他的创举迁升之路,也就是用天军尸首铺展出来的——
至少面上,他已经弄死了南王冯云山,拖垮了国舅赖汉英,现在又掐上了丞相胡以晃。
胡以晃的情况,咱们说了不少,其实对他的性子和战场表现知之不多。
早期在永安,他负责北内线,罗大纲负责北外线,罗大纲大败了一回丢了龙眼潭炮台,他除了兄弟胡以旸来搅和外,战场上确实未曾输过。
在出广西的一路上,胡以晃基本是在石达开部之后,打陆路后卫,直到天京城下。
建都之际,胡以晃职务春正丞相、作用后军总指挥都没有变化,依然如故。
倒过来西征,走回头路,他就成了前锋,但职务却在国舅赖汉英之后,有人说他过得很郁闷。
赖汉英是什么职务?无非国舅而已,西征总指挥也就一句话,打不下南昌也就没了总指挥,国舅可还是国舅!
胡以晃可一直是春正丞相,有什么好郁闷的?
但是,他的确在双方全力争夺南昌的时候,只是在安庆被动防御,无甚作为,白白浪费了北进皖北的大好时机。
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胡以晃手中已没剩几个兵,守城都不够,向北发展谈何容易!
安徽是一早就作为西征目标的,行动由胡以晃负责,实际也是策应北伐军的重大步骤,结果却因南昌而落空!
四个月过去,安徽还是安徽,皖北还是皖北,没动——
原因当然是,赖国舅在前面南昌频频求援,抽兵太多,使得安徽计划搁浅,不能顺利施展。
赖汉英进鄱阳湖阶段,胡以晃刚扫荡了个安庆外围,尚未向北发展,接下来就支援曾天养部去了南昌,手上只剩白晖怀的一个军在身边,兵力仅2000,还怎么进行余下动作?
赖汉英围困南昌期间,胡以晃所做的事,就是向北防御留守安庆,巩固了长江水道——
动作不可或缺,要不国宗们由天京上来增援去南昌可能都够呛,但胡以晃的确是脱离了原定计划,影响十分有限。
相比双方大军在南昌城下你死我活,的确安徽这边是太安静了。
发展安徽刻不容缓,是北伐军在河南怀庆刻意停留两月一再要求的希望大军所在。
结果,北伐军失望去了山西一个月,安徽还是老样子,更别说皖北了!
也许,天京杨秀清看出了胡以晃的什么,才又加派了石达开上来安庆,经略安徽,拓展皖北。
西征军新总司令石达开翼王,职务已高出北伐军林凤祥春副丞相两阶,说明西征的确比北伐重要得多,但也糟糕得多。
石达开到了安庆,才明白胡以晃的苦衷,同样苦于兵力不够,无法再举,只好继续等待。
到了八月下旬,曾天养旧部左一军以及近十万江西新天军回归安庆,胡以晃、曾天养才得以率军向北出击,进攻皖中。
石达开坐镇安庆,协调两个战场的行动,安庆由此成为,天军西征第二阶段的大本营,安徽也成了天国的第一行省。
9月下旬,天历八月底,胡以晃率部从安庆出发,亲自挂帅五万新旧人马再举,北进庐州——
10月16日,天历九月初,一举攻破安庆北面二十里的集贤关,直道向北不转弯,进发皖中;
11月12日,克练塘镇;14日克桐城县;29日克舒城县,阵斩安徽团总、工部侍郎吕贤基,连战皆捷;
冬月初,从西南方向,顺利进抵新省城庐州城下。
胡以晃、曾天养,这一路上用了两个月时间,连下数城,顺利进到皖中庐州。
沿途扩军也迅速,所部又近十万人马!
其实,胡以晃沿途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但影响甚大,大幅调动了清军大部——
南昌功臣江忠源,率部八千,日夜兼程,走陆路抢先进入了庐州,加上原省军,共计万余人。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江忠源又是提前三天抢先进的庐州城,与当初进南昌差不多。
结果,又被天军围在庐州城中,对手不再是赖汉英,而是春正丞相胡以晃。
江忠源,已是守城名将了,继续在南昌那一套,守军城上堵,援军水上进。
但是,城外天军却征集民船架炮,建起了临时水师,封住了水上通道,与南昌时的赖汉英做法不尽相同!
所以这次庐州之战,就在城外水上先干起来了!。
此时的天军老兵太少,新兵蛋子太多,战力其实严重下滑,围城还差不多,攻城甚难。
胡以晃临阵又整顿了一番部队,原则上以老带新,混搭程度高达一比八——
新兵多的部队围城,新老搭配超过一比十;
老兵多的部队打援,新老搭配超过了一比五。围的是城内,1、安徽新巡抚江忠源300余人,加城内壮丁,近万人。
打得是城外,从各地赶来的清军援兵,还有刚在河南怀庆战过林凤祥北伐军的。
可见,清军兵力也不富裕,一支部队到处投,哪里急就往哪里送。
这时候,咸大爷调派的各路援军、驻扎在城外的,计有——
2、总兵玉山,带滁州兵驻扎东门:威武门外,东关原防南京天军陆上直扑庐州的;
3、陕甘总督舒兴阿,带陕甘兵驻扎城西北冈子集,是在怀庆与北伐军过过招的;
4、云南鹤丽镇总兵音德布,带滇兵驻扎城西丘陵。原防六安县;
5、江忠浚,江忠源的弟弟,带湘军一部,驻扎西左门:西平门外五里墩;
城外四部合计,也有万把人。
城内外清军兵勇相加,两万多、三万人的样子。
庐州城的地势,总体为,西南高,东北低——
城西、西南两面,城墙皆建在丘陵上,高达24丈;
东南北三面,城墙都建在平地上,高度28丈至3丈,不一。
城墙周长26里,有更楼了望台28座,环城共计城门7座——
东2门,左边威武门,右边时雍门;
南2门,左边南薰门,右边德胜门;
西2门,左边西平门,右边水西门;
北1门,名拱辰门。
7门均为月城复门,城墙上的谯楼,即使在十里之外都能看到。
庐州,在历史上就是一座军事名城,兵家必争之地。
咱们且看,天军唯一武秀才胡以晃丞相,怎么取这千古军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