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078章 奕山上报的辉煌战绩

广州战败,奕大将军的结果却要比得胜的小艾好了不知多少倍!

记得在广州战役前夕,在下曾预言过皇侄、靖逆将军奕山大人即便战败,也将不受大爷追究。

至此该作个交代:不仅未被追究,反而受到了嘉奖,老实说,受嘉奖此事,个人完全没有猜到。

要弄清大爷为何对奕山网开一面,予以重奖,得从多方面分析才会清白一二——

从2月份的珠江内河战役开始,前敌总指挥杨战神就编造一系列捷报欺骗大爷。

大爷还将这些战果转报给尚在途中的奕山,寄望奕山毕其功于一役,完成自己精心编制的战略目标——

使英夷在广东遭到全面失败:文得不到天津时的承诺,武得不到已据的港岛,钱得不到一毛赔偿,人还被天朝全歼了!

就是大小艾俩兄弟,均被缚送帝都受死!

这就是内河战役捷报营造出来的大爷心思,不仅要全胜,还要收复香港岛!

等到奕山4月上旬到了广州,才发现杨战神已经屈服,说的全是假话。

奕山也是善解人意之人,虽然没有戳穿杨战神的牛皮,但仅此也无法交差,执意要重来,于是才有5月下旬的广州战役。

不料不到三天,广州、虎门尽归失败,陷入英军水陆夹击之中,贡院将军府邸中炮,后墙被打穿,才彻底醒悟过来——

清军根本不是英军对手,除了杨战神继续和谈外,别无出路。

奕山虽然觉悟晚,但觉悟大,广州捷报远比内河捷报编得高明,不再是英夷哀求复商、改打翻译船、虚化炮台这些伎俩了,而是积平日小胜为一朝大胜!

最终,一统计才发现: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大捷,专门给大爷来了个总报告——

自3月16日至6月1日,共歼黑白夷匪900余名,汉奸1500余名,其中——

战场击毙:敌海军司令伯麦海军少将、海军前锋霞毕总指挥、副总军需官毕秋陆军少校等大小带兵头目10多名,均有首级作证!

水师击沉、火筏烧毁敌大兵舰9只,大三板11只,小三板18只,火轮船1只。

残敌不支,退返香港,我水陆两师乘胜前进,已截断香港入口,致敌商旅全面中断!

大爷看了能不心花怒放?

“果然是靖逆啊,大奖!”

这些辉煌战果,从时间上看,包括了内河战役后期、广州战役,还有三元里民众的围攻战,可见也并非集中上报,而是陆续奏报,只是加了个汇总,但数据就大了,效果也明显出来了。

所以,善于总结的人往往成就大,不善汇总的人虽然事做得一件不落,比如余保纯就没有什么成就,就是当了坏蛋也不大!

奕山报告的3名中高级军官:伯麦、霞毕、毕秋,都是在四方炮台后山击毙的,可见将三元里民众自发的抗英斗争纳入了自己的领导之下,把牛栏岗大捷成果也都上报了!

只要有利尽可以拿来做文章!

有人说他贪污民众的战果,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开战之前,奕山即公开出高价悬红,捉拿敌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患敌酋之不可得也——

义律,10万元、奏赏四品顶戴,其双桅船即路易莎号、2万元;

伯麦,5万元、奏赏五品顶戴;

白夷每名200元,黑夷每名50元。

这些悬红也有作用,英陆军发起曾埗登陆作战之后,不断有落单士兵遭到猎头。

可见,在三元里事件出现之前,民众即为博高额悬赏就有自发的杀敌行动,并且将猎头收藏至三元里事件爆发——

与不在现场的3名英军高官联系了起来,要奕山兑现悬赏!

所以,高手在民间,谁敢保证三元里的斗争,不是为了博取奕山大人的高额悬红?

而所谓的强暴事件,只是利用了军人与女人的天然联系!

奕山兑没兑现悬赏呢?

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参合到这一事件中来了,要不牛栏岗小胜的第二天,怎么会有旗人部队出现,而不是撤退中的绿营?

奕山报告中,由民众提供的英人首级有10颗,就看怎么对应编辑了!

伯麦海军司令在印度没来广州,所以有被击毙的报告,还专门描绘伯麦死相之惨云——

头有箩筐大,可见当时有人拿猎头邀功,因天热和奇货可居,猎头已经严重发胀变形!

海军前锋霞毕总指挥被击毙,应该是奕山有了猎头之后,捕风捉影编出来的英军官名。

后世考证为,英军轻型舰队指挥官、加略普号舰长thosherbert托马斯·赫伯特,但他没有参加登陆作战,而是在城南珠江上,更未战死。

副总军需官毕秋陆军少校,是中暑热死的,也被写进击毙之列。

毕秋虽然热死了,但证明他被击毙的,不是他的首级,而是早已准备好了的猎头……

要是香港台风早两天发作,被严重摧毁的30多艘舰船,无疑也会成为奕大将军的战果!

其实,奕山对三元里民众的斗争心情很复杂,在给朋友、两江总督裕谦的信中说,“水勇又皆乌合,与汉奸息息相通,胜则纠合求赏,败则反戈相向!”

奕山胜利捷报的难点,还不在于这些猎头、毙敌、击沉、焚毁有多少,而是在于收回香港岛是如何完成的。

因为大爷发起广州战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收回香港岛,命令中有这一条!

这有专门的奏报,奕山派人在香港岛的对岸九龙半岛上选几个偏僻的场所建立观察哨,宣传说是香港封锁线——

每日,记录经过的英国商船数量,每三日一汇总上报,而英国商船进出香港根本就不经过这里,除非是菜鸟。

所有数据,就由奕山自己编了,由多而少,次第变化,半月之后汇总数据几乎为零。

大爷当时自以为己经砥定胜局,断定英军自会放弃无船进出的小岛,没必要为之再靡军费,在沿海各省撤军的大背景下,自己下令:解除香港封锁。

奕山就是这样完成收回香港岛的!

所以,高手在民间,高高手在官场,奕山大人摆平了一切!

现在的学者,多有把小艾和伯麦的遭遇台风经历,与奕山对他俩的悬红赏格扯在一起,断言救他们的偏僻渔民并不知道广州的悬赏——

仅小艾的悬红赏格,就是3600元的近30倍,以致没有将他们扭送广州!

否则,广州的实际战果,都将完全翻转过来,而此时的英军舰队已被台风亵虐,无法作战,趁机光复香港岛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些结论未免太巧合了!

奕山对他俩的悬红赏格早在5月27日就停止了,英军已经无战可作才放的假,而俩人遭遇台风更是在6月21日,已经快过期一个月了!

即使被奕山纳入合法领导下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包括牛栏岗大捷实际都已不在悬红有效期内!

因为过期失效,三元里民众、广州驻军无法继续取得战果,无法进一步兑现赏银。

偏僻无名岛上的渔民就是知道赏格,扭送了小艾和伯麦,也是换不到赏银的,除非奕山大人想再战一场!

假如奕山知道了渔民这事,也不便贸然推翻自己前面的奏折,真的把盘翻过来。

他对大爷一路骗来很有成效,未必敢真收渔民送来的大礼,为自己招惹更大更多的是非。

广州战役结束后的奕山,已经领教过英军的厉害,已经成熟为比杨战神还老练的大神,再作对抗赔钱事,已不可能了。

假如以为奕大将军就此过关,大爷真被他全蒙混过去,也未免简陋,太过低估大爷了!

还在三元里民众大肆动员之际,邻省的闽浙总督颜伯焘大人就通过密友信件知悉了广州停战的实情,并奏报给了大爷。

前面已有提及,写这类奏本是要讲究功底的,颜伯焘进士出身,入翰林加外放,数十年历练已是宦海能人,不料奏本、夹片加附英军告示铁证出手,竟未奏效!

收到此奏的大爷批复却是:你为何还不撤军?

大爷对奕山动作也有自己的秘密监察,这秘密监察员就是两广总督祁贡的下属、广西巡抚梁章钜大人。

从广州战前,奕山修复内河炮台开始,因佛山炮厂生产力有限,一时难以完成所需的新炮及弹药,不足的部分均从广西巡抚梁大人手下调拨。

共计支援了广州大小炮上千门,炮弹、药罐上万枚,才得以主动开战英军4舰1轮。

也因此梁章钜大人得以牵升,从内陆广西巡抚调任沿海江苏巡抚,不过赴任之前兼有秘密使命,调查汇报奕山的实情。

梁大人对广州支持之大,无出其右,途径广州盘桓多日,备受优待,竟至不愿得罪广东兄弟,给大爷的密报少有牵扯人事,只谈军火质量太差,大炮准星不够、弹药发射烟雾太大,杀伤力有限,否则战果还会更大!

就此交差,然后就到江苏苏州履新去了!

大爷接到梁大人的密报,圈圈点点一通后与闽浙总督颜伯焘大人的密报一起,留中不发,所以军机处无从得知大爷的心思。

其实,大爷此时已从六部得知琦善、林则徐、乌尔恭额、伊里布等大人的案情,对广东、浙江的对敌形势有所认识。

真要大公无私严查的话,这些大罪犯中就会增加奕山、杨芳、隆文等人,而隆文已经病故,杨芳也从广州城墙上跌了下来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倒楣的只有自己的皇侄了!

这不是启用奕山的初衷,毕竟血浓于水!

大爷一通思量,决心顺着侄子的台阶下,善罢甘休,并特此嘉奖奕山大人临危受命,浴血苦战,力挽狂澜,因此才有广东官场宣叙牵升达400人之多。

杨芳继续留在广州不利养伤,因战功卓著特批回湖南提督任上退休,回老家土屯村悉心静养,五年后辞世,享年76岁。

那么,大爷知不知道广州战败实情?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