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本人有两手准备,包括他自己在内备有软、硬、退三个班子,互为表里,分成三步走,一步一步来。
这是天津两次进敌后,大爷的思想进步,谈判班子在前,军事班子在后,自己不动。
这软硬两手的表现,与我们现代看到的、读到的不尽相同,软的谈判团派出去后,就该说硬的军事班子了。
实际上,军事班子的部署和展开,还在谈判班子之前,假如您穿越到当时的京津唐地区,看到的可能不是谈判团,而是军事团。
因为动嘴皮子的都憋在心里,要在专门的场合才开口,而动枪炮的都没法像现在这样隐蔽影踪,都是看的见的。
上次说到,大爷得报大沽口失守,天津城外进敌,气得将直隶总督谭廷襄、提督张殿元两人一撸到底,不过暂时留用而已。
僧格林沁和托明阿,分别是这俩的继任,起码要两周后才能到达,因为这俩继任当时分别在河南和江苏,对战捻子和天军。
僧王爷和托将军,只是两位指挥官而已,他们的老部队基本不能动,只要人到天津前线就成。
所以,这俩新任指挥官到达通州的时间,起码在7月底8月初。
不过,僧王爷一到通州就将谭总张总全都绑送帝都,后又全都充军新疆伊犁。
在京津地区作战的部队,并不是两人的本部人马,而是重新调来的生力军、新人马。
据咸丰《筹办夷务始末》有关资料统计:从1858年5月21日即大沽炮台失陷后的第二天,至6月15日,咸大爷调动的京师、察哈尔、密云、热河、黑龙江、吉林、蒙古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盛京、直隶宣化镇等地的驻军,共14900名,也就是15万人。其中——
1、调赴京津之间、在通州一带设防的9900名,也就是1万人。
2、调赴帝都南部、在南苑设防的4000名。
3、调赴山海关防堵的1000名。
可以看出:这1、2加上天津卫,分别构成了正面防卫帝都的第一、第二、第三道防线,共计三道防线。
3山海关是加强侧面协防,防备帝都北路起火。
至此,咸大爷是看出了英法联军来者不善,意在北方沿海,凡设防的北方沿海地带,也都加强了战备。
从所调兵力的区域看,也是蒙满腹地多,因此断定这15万人绝大部分是蒙满骑兵。
大规模从发兴之地调集援兵,仅咸大爷手上,这就是第二次了。
上次是对付长毛,这次是对付洋毛,亦可谓不余余力也。
僧王爷荣升军事班头,坐镇通州,亲自指挥上万大军设防。
托明阿继任直隶提督,直顶到了天津卫城,算是前敌总指挥了。
托提督部下兵力,也就是第一次大沽战役的剩下来的残兵败将,不过数量上仍有一万多人,加上雇勇。
这两人,都是对战天军成长起来的清军大将,军事经验大多已经写过了,简单说一下:
僧格林沁工于心计,不争一日之长短,擅长水围;
托明阿,马队前锋,擅侧翼文章,从胜保手下到僧王爷手下,都是这位置,胆大心细,行动迅速。
至于前锋材料需要哪些特别素质,已经说过了,不再啰嗦。
如今,大爷备感威胁,将这俩直接调上来,对战英法联军,无疑是望他们更上一层楼。
归属僧王爷指挥的京津冀兵力,总计两三万人,重点设防天津卫城、通州城、南苑城、山海关。
重中之重是通州城,仅此一地即上万人守卫。
不知僧王爷从哪儿知道了英法联军的火力超猛、超强、超长,对后方到达通州的各部装备,考察甚细,要求极严。
不论骑兵步兵,凡是火枪比例不到一半的部队,一律靠后布防,不准上前。
顿时,将远道而来的蒙满各部王爷铁骑委屈得不行,纷纷抗议,指他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算个么东西?
僧王爷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灯下阿黑了,已经认定了天津是自己的福地,如今再战福地,只许胜利,不要面子的,回话做思想工作,称——
“各位蒙满勇士,巴特尔巴图鲁们,不是在下瞧不起咱老家人,当初弟兄出山,比你们现在还要牛逼哄哄多少倍,但人家枪炮都长上了眼睛,你一个个弓箭手、刀毛手有么用!
“在不在马上都没有关系的,全得给我靠后,靠后。
“听我命令的,才有可能是巴特尔巴图鲁,不听我命令的,能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还是回事。”
一番折腾下来,除了京师健锐营、吉林八旗、盛京旗营等少数火枪对半部队,与炮队进入前卫阵地外,大部骑兵都在通州城后放马养膘。
大部新调过来的清军,基本装备还是原始冷兵器,刀矛弓箭居多,火力奇弱。
就是进到前卫阵地的火枪对半部队,真论起来,火力都与英法联军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清军鸟枪,哪怕是曾国藩湘军手中的洋枪洋炮,都是英法淘汰下来的军火,何况北方蒙满八旗的火枪火炮,不仅填药装弹费时,射程不远。
只要一次发射未中,不及第二次发射,对手已冲至面前,所以清军仍未能完全抛弃刀矛弓,恃作近战武器。
对付天军捻子这些揭竿而起的农民义军还行,在二鸦战争中对付英法联军几同烧火棍,无法对阵。
这是大沽口战役证明了的事实,所以僧王爷知道后毫不留情,不准落后部队上前。
唯一可提的清军火器,是抬枪,俗称抬杆,重约30斤,射程较远,要两人才能使用。
可是,清军装备的抬杆并不多,一时间僧王爷急报大爷,请调全国抬杆上来,全部增援通州。
大爷于是下令各省各将军,收集抬枪急援京津防军。
给大爷当军事高参的,一是皇叔绵愉,二是肃黑子,都力挺僧王爷,要坚决粉碎英法联军的企图,否则舒服日子没法过。
所幸,大爷这时突然接到黑龙江将军奕山缔结的《瑷珲条约》,不几天天津和谈班子也有了第一成果,大爷才不怎么着急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