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503章 耆英再出场

再说桂花二钦差,与额尔金伯爵的正式见面,时间是6月23日,五月二十三,地点:城南海光寺。

有根据显示,双方初次见面的时间在此之前的十多天,约在桂花二人到达天津后的两三天内,互验过全权代表证,彼此吹捧得一塌糊涂。

为啥谭总在天津那么久就见不到额尔金和葛罗?就因为没有这便宜行事委任状。

这俩有,就顺理成仙了。

泥马,认纸不认人,才是英法文明的精髓,不比咱们只要有顶官帽就八九不离十了。

暂时留职的谭廷襄,代为主剿,不是便宜行事,是正事,一定要过硬的差,也是替僧王爷背大刀的。

3号晚上,桂花二人从额尔金舰上回到卫城衙内,即得报耆英大人也到了,不禁心里一崩——

原来,大爷还有这后手呢!

随即装醉,跟洋大人喝多了,已完全不醒人事,一直拖到第三天5号的中午,才穿戴整齐约耆大人共进早餐,喝个茶什么的,聊聊。

其实,桂良、花沙纳和耆英三大人的使命,都是秘密的,不可互告,能聊出什么来?

席上,桂花耆三大人彼此一再试探,都是缄口不言使命,只是把酒言欢,口水任意流。

这两拨钦差大臣,是各怀宝玉,心存芥蒂,互不待见的。

桂良,也是不用多说的人物,知道自己不再是条约的最后拍板者,宛如底气泄露一般,心里的那个味就甭提了!

直到7号晚上,收到大爷密件后才又放心了,不再搁心、纠结、萦绕,终于翻篇过去。

原来,大爷在密件中说了耆英的作用,并不是出面谈判,而是当幕后救火队长——原话是这样的——

“耆英谅已驰抵天津,即可往见英法米三国,将所求之事妥为酌定,如桂良、花沙纳所许,该夷犹未满意,著耆英酌量,再行允准几条。

“或者,该夷因耆英于夷务情形熟悉,可消弭进京之请,则更稳妥。

“接到此旨,不可先行漏泄。

“此时,桂良作为第一准驳,留耆英在后,作为完全此事之人。”

都说大爷计高过人,如何?

不管具体谈判条件怎样,大爷的计谋策略已经将对四国两军的谈判基本搞定了!

意外肯定有,但结果绝对在情理之中,完全可控的。

已经说过,大凡完美无缺的计划,实行起来都是死得翘翘的,没想到幕后救火队长耆英大人一出场,就完全歇菜熄火了!

本来程序进行顺利的谈判,简直立即中断了!原因是,英法俩全权代表根本不认这耆大人——啥老朋友了?冤家!对头!!

诸位,您道什么因由?

假如您还没忘记前面写过的,英法联军打开广州后,缴获了总督府中的大量外交档案,包括中英南京条约原件、中法黄埔条约原件在内的,几十个条约原件,都已回到了英法联军手中。

真是不打自招,还好意思再次出面谈判,摆老资格!

这耆英不来天津谈判,也就拉倒了,竟然还好意思自称么老友!

额尔金伯爵、葛罗公使都拒绝会见他,搞得桂花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是莫名其妙。

就在桂花二人强烈抗议英法俩代表,无视耆英大人的人格和资格之时,英法两名官方翻译倒送上门来了,真是服务到家了!

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无微不至额,呵呵哦呵呵。

这俩死翻译,手中都摁着俩条约原件档案,对耆英大人是劈头盖脸一阵臭骂,也不管他已是七十多岁老人什么的。

啥叫外交战?这就是了——

“你个死老东西,我问你,这些东西怎么在我们手里?”

“这是你们在广州总督府里偷的吧?”

“我们偷的,还在广州?”俩翻译毫不客气,“你为么当时不交帝都朝廷,给你们大皇帝看看!”

外交文件怎么保存?现代人都懂了,可是那时耆英大人都不懂,外交事务根本不在北京,在广州,就是在广州的。

这也是我们,还有当时的洋人,称叶名琛为天下老二的原因。

但当时的外交,仅限于洋务、外贸,也就是银子而已,天下老二也是没有拍板权的,拍板权还是在大爷手里,得批。

耆大人签订南京条约原件,以及获得冕大爷的同意细节伎俩,已经写过了,他哪还敢将原件送交冕大爷。

这就是,所有外交条约外汉双文原件正副本,都只是在广州存档的原因,也不是在签署地南京、虎门、黄埔岛、澳门望厦村等地留存。

这是当时的国情,与现代不同,与世界各异,很正常不过的。

根本就不是,首任港督璞鼎查勋爵递交原件那样,武装护送到唐宁街又温莎堡,把内阁上下、皇室内外一个个都激动得直打哆嗦,说话都皱皱巴巴——

所以,英文以逻辑语法通吃全世界,要是说修辞,可能是世界所有语文中最烂的,连汉文的一根毫毛都比她粗n倍。

耆英大人,本来是重振雄风要在对方面前款天阔地摆老资格的,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对方已拽死自己的辫子,实在动弹不得了。

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嘴炮在证据面前一文不值的原因。

尽管,桂花二大代表还在强烈抗议对方侮辱己方正式代表的尊严、人格,替救火队长辩护,无奈额尔金伯爵和葛罗俩强盗头,就是拒绝承认耆英老大人的谈判资格——

尽管,耆老也有便宜行事授权证明,的确是大爷特许的幕后掌舵人、合约的实际拍板人。

而且,对方俩团长拒绝见他,同当初不待见谭廷襄总督一个德行。

不仅如此,还公开声明:假如桂花二人继续袒护这么个东西,老骗子,英法四国将有权终止天津谈判。

意思是,直接进京面见咸大爷。

这一来,桂花二人只好禁声,不再抗议了,同时也不敢再坚持让耆英幕后救火。

耆英成了正在进行的谈判障碍,绊脚石,非得去掉不可。

如此,耆英老大人就落入了孤立无助境地,双方代表都不待见了。

而且,桂花二人为了能继续和对方谈下去,私下建议耆老:暂时离开天津卫,至于去哪里,倒也没说。

耆英大人,本来就是大爷受皇叔绵愉启发、一激愣出来的:保证为和谈成功加码,专摆老资格,至此也没辙了。

耆英也未多想,就说:“这特么的,老子回京还不成?”

这正是,桂花二人求之不得的事。

如此,耆英大人第二天就擅自打道回京了,时间是,咸八年五月上旬,公元1858年6月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