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1857年4月美国婉拒了英国的出兵要求,但承诺签约环节上一致行动,并任命列卫廉wbreed取代美莲,成为新的驻华公使。
这不是美国如何仁慈,多么级别,而是要续写一鸦时伪少将顾盛一人就签约的神话,同时也是对英国公使包令去年拒绝参加美莲倡导的天津之行作出的正确回应。
全权代表额尔金伯爵,称的是他苏格兰伯爵名,额尔金是17世纪中叶前的古国,其人本名为詹姆斯·布鲁斯jasbruce,8thearlofelgin,12thearlofkincardine,伯爵世家,1811年生人,46岁。
年富力强,履历辉煌:1842年牙买加总督,1846年加拿大总督,手段过人。
额尔金1857年3月受命为全权代表后,马不停蹄到了印度加尔各答,时间应为5月初,与大英印度总督查尔斯·坎宁charlescanning打招呼,要兵。
这坎宁总督也牛逼,是英国首任印度总督,此前的总督都是驻印度总督,他不是驻,而是直接统治,著名的铁腕人物。
本来,此时的印度土著兵团已经开始诉诸武力了,但他觉得没多大事,当即表示全力支持额尔金伯爵,一定出兵中国。
这样,额尔金就不住留印度了,直接带着几艘印度海军先遣舰船奔赴香港。
7月1日,额尔金率队抵达香港,因兵力不足以重开战端,只好等待后续部队到来。
但此时,印度土著兵团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再没有所谓的后续部队了!
同时,答应联合出兵的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和法军舰队也还未到,额尔金仿佛猜到了印度形势严峻,并不是坎总声称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7月中旬,这额尔金伯爵只好带领先遣舰只和香港英军大部,返回了加尔各答。
本来香港英军1月退出广州后只增援了印度海军舰船,留下一团陆军守港,这下连仅有的一点陆军都带走了。
等于是,1857年811月四个月时间,香港没有英国海陆军守卫,都增援去了印度,是空港。
假如叶名琛真的了解国际形势,假如咸大爷真如登基时的雄心万丈,要替他爹冕大爷出气,这真空时期可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鉴于国内已是新的南北朝,天朝天国正在死掐,咱们就不说任何大话了!
就是后世一统了,也没见谁真的打过香港主意,直到当代所谓的新界租约期满,英国自动上门来说起续约。
此时的新界、九龙,都还是大清治下没出去呢!
等于是,要来中国作战的所有英国海陆军部队,此时全都在印度忙着镇压土著兵团的武装起义!
这些英军主力部队,又是从刚得胜的克里米亚战场上转用过来的!
可见,大英帝国这世界老大有多忙,多不好当呀!同期简直连打三场大仗,还都隔着十万八千里。
对手还都不弱,分别为:俄军、印度土著兵团、大清武士。
好吧,牛皮可以这样吹,但事实不能这样做,叶名琛在佛山水道的动作只是防御战,就被留守英军一举粉碎,黄开广所部红单船全军覆没。
四个月后,1857年11月中旬,英军基本摆平了几大土著兵团势力,重新控制了印度大局,坎总才真正履行自己对额尔金伯爵的承诺——
主力部队转用到中国重新开战,自己带点巴偏师地方部队慢慢擦屁股。
鉴于二鸦战争的进程曲折而漫长,史学家们的分析和看法不尽一致,个人得先声明一下——此后,本书对二鸦战争的阶段划分、双方兵力的投入,以及历次战场、战役和战术的要点分析,多从前辈茅海建先生,特此鸣谢。
11月,额尔金从印度返回香港,这次带来的英军兵力就壮观多了,但还远不是二鸦战争的英军总规模!
其实,兵力也不大,只是相对于开战广州的香港英军来说,有了成倍的增加。
光海军在华各类战舰,合计已达49艘,共载炮549门,舰上官兵6400余人。
其中,这些舰船在香港的21艘,共载炮153门,舰上官兵2500余人。
在广州附近珠江上的23艘,共载炮310门,舰上官兵3200余人。
来自上海、宁波、厦门、福州的5艘,共计载炮76门,舰上官兵700人。
在香港的英军地面作战部队,海陆军合计约在30004000人之间。
二鸦战争英法结盟,法国派出全权代表葛罗男爵,率领法军出征。
葛罗男爵,全名巴蒂斯特·路易·葛罗jean-baptistelouisgros,法国老外交官、摄影家,1793年生,时年64岁。
职业外交家,1838年驻波哥大使,1850雅典临时代办,1852年驻英国大使直至战后。
他也是早期的银版摄影家之一,趁这次战争机会,制作了中国和日本的很多银版照片。
1857年11月,葛罗的法军也相继到达香港,与额尔金的英军组成英法联军并肩作战,再不是一鸦时法军的酸葡萄心理了!
葛罗的法军,海军共有各类战舰12艘,载炮216门。
其中,在香港的1艘,载炮18门;在澳门的9艘,共载炮146门;在上海2艘,共载炮52门。
用于地面作战的法军兵力,无数字,估计只1000人左右,皆海军陆战队。
法军的装备水平,应与此前介绍的英军装备不相上下,火枪已经来复化,后膛装金属子弹,速率、射程、精准度均非一鸦可比。
因为已经有了照相机,而且法军指挥官葛罗男爵自身就是摄影家,所以二鸦留下的印象,也不仅是一鸦时的画家画作了!
虽然两次鸦片战争只隔了16年,但欧洲工业技术的进步,是非常巨大的,似乎注定了大清的败局,但是战争亦不可轻言胜负注定于什么。
战争不是阅兵,不是军体大赛,更不是吹牛逼,双方竞赛竞技,都是看仪仗队谁漂亮、美观、动听,而双方的智谋及其行动,才是战争最主要的考量要素,所以此时还不宜下结论,尽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结果。
12月,英法联军进攻广州。15日,英法联军强占了与广州城隔珠江相对的河南所有炮台,参加这一行动的有英舰8艘,登陆英水兵600名;法炮艇3艘,登陆法水兵130名。
28日起,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