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三集江东 第0457章 罗大纲战死太平郡

上回说到,1855年天历二月底,石达开大军反击湘军上到武汉后,即开始巩固湖北,不再上溯湖南,彭玉麟、杨载福两部湘水和官文楚军得以喘息。

攻守双方达到了新的平衡,开始互换角色,收拾人马,从头再来。

1855年上半年,天军北伐军、北伐援军相继覆灭,东面小刀会盟军覆灭,南面广州红兵盟军败退江西,全面开花的形势不再。

唯这西征军在石达开的全力反攻下三进到武汉,算是唯一靓丽的胜利。

但这一胜利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就是罗大纲在江东的战死,天国天军失去了一员主力战将。

江东,现代人不熟悉了,说江西还差不多,两江也行,稍微前溯即可明白。江东就是江南东道,现在的安徽,因为安徽名称的经典便无复江东了!

史上江东子弟过江西,是很多的,就是安徽名称也动摇了,现在应该叫安黄才是。

罗大纲的作用已无须多说,得说说石达开三克武昌辉煌胜利的背后,就是这罗大纲的战死。

咱们现代说三克武昌,一般都不提同时发生的其他战事,只要打胜,敌人就是傻逼,可以不管了!

敌人是不是傻逼,打过仗的人恐怕都不会这么说的,只有我等伪军迷拍影视才会作如是观。

西征军第二阶段为什么会败得如此之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回抽的兵力太多,韦志俊、石祥祯两部,在二克武昌后非凡如我等之想,回头夹击或者增援上江之战,反而相继下江到了芜湖西梁山,石祥祯更是回到了天京。

为什么?因为向荣江南大营和琦善江北大营同时发起了牵制作战,猛攻天京两头,所以罗大纲也被抽到了天京。

石凤魁、黄再兴因为丢了武汉被杀,实则也很冤枉,杨秀清不追究自己抽兵的责任,只剁别人战败脑袋,也是说不过去的。

这是1854年5月,罗大纲先奉命与胡以晃经略安徽和州、庐州,和州就是进合肥和县,在庐州东南,连接着芜湖,拱卫着天京西郊。

攻守到11月,秦日纲接手安庆,罗大纲部就向东出击,接连攻占了安徽建德、东流和江西饶州石门等处,一扫南北清军攻势。

虽然韦志俊攻下了西梁山,罗大纲参加的天京保卫战也胜利了,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清军两大营的牵制作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让西征军第二阶段简直输到了头!

这是清军对付西征军的战略成功,你只要西进我就从东面扯腿,打天京!

湖口战役,天军之所以能反败为胜,一直反攻上湖北,也基本把湘军撵到了洞庭湖口,就是借天京保卫战的胜利之师全都压了上去。

已升任为冬官正丞相的罗大纲,功勋加一等,自从知道田家镇失守,就由江西饶州率轻骑往回赶,经都昌陆路赶到了九江,增援败退中的西征军。

罗大纲在小池口孔垄驿,与杨载福水师接战,曾大帅被打下水,就是罗大纲进展太快,截断了大帅的退路所致。

罗大纲,是天军难得的战略家,他对天国天军忠心恳恳,作用始终未减。

换句话说,自从曾立昌北伐援军出发时,罗大纲上到安庆以后就再未回到过镇江,在安庆替石达开守老窝。

守老窝好听,其实很难,要不然也不会用他,他的水营是天军头等水营,全是新战船,1200艘,也损失惨重。

先是顶到了田家镇老鼠峡,但清军两大营重整旗鼓后,又在天京南北撤退,迫使石达开回头。

尤其是,搞定了北伐军的僧格林沁和原胜保大军,都悉数南下安徽,有了新计划,但面上仿佛还是撤退老一套。

石达开没回头,罗大纲回头了,奉命镇守九江、湖口,并经略饶州。这是命令中的话,文绉绉的,其实就是让他继续拼杀江东,与南北敌人再战,固守天京安庆之间水旱两路。

但是,这次清军有备而来,陆上是南下的原胜保两翼西凌阿和托明阿,水上是绕过来的向荣部下张国梁,原广西天地会降将,颇善水战,认识罗大纲。

关键是,这两阿都已功成名就,均是钦差大臣,先合兵和春大军,要一举搞定安徽,消灭胡以晃和罗大纲,然后分兵上下江,上江搞定武汉,下江搞定江宁。

以后,以后就没有天国天军了!

对安徽,清军的部署很周到,和春加西凌阿合取庐州,而后去湖北,与官文谋武汉;托明阿加张国梁夹攻和州,而后去江宁颠覆天国老巢。

两阿清军,进入安徽后各打各的,也就是一个打胡以晃,一个打罗大纲。

庐州围困战已久,西凌阿与和春还一时奈何不了胡以晃,暂无进展,便大肆密派间谍渗透庐州城内。

罗大纲回头,没有意识到清军的这次不同,以为还是上次重演,所以拖后在水上湖口,准备再击饶州回头。

但是,张国梁这次只是在那佯动,待机配合托明阿从北面来。

所以,天历五年五月下旬,清军开战后,北面休宁随即失守,托明阿部长驱直入,天国重镇太平郡顿燃烽火。

六月上旬,张国梁才真正出动配合,下鄱阳湖出湖口,从水上附罗大纲背后,与托明阿部齐头并进,激战一周拿下太平郡。

同月下旬,受水陆夹击的芜湖失守,天京再次告急。

罗大纲先救休宁失策,再救芜湖,大战张国梁,一战即将其撵回太平郡,但张国梁随即反扑,又将罗大纲打出太平郡。

两人就在湖上江上,你来我往三四回,一直到1855年冬,罗大纲战死在太平郡。

张国梁胜出,罗大纲水营覆灭,陆营败退,双方激战,来来回回从未停歇。

罗大纲死后,杨秀清派出天军最年轻的战斗英雄陈玉成接手,率部与清军拼杀,方才驱逐托明阿与张国梁,上到了安庆死守。

关于罗大纲的死,有不同的说法。

个人采玺纲大师观点,是在水上与张国梁角逐作战中牺牲,具体细节不明,此后再无罗大纲影踪。

近年又有一说法,未知依据如何,指罗大纲在8月的芜湖战役中即已重伤,10月撤兵到天京,因伤势恶化医治无效,卒于天京,年仅51岁。

死后,罗大纲被天王洪秀全追封奋王。

从此,天军水营一蹶不振,长江防线时断时续,安徽省会安庆也陷入剧烈争夺中,陆上大战区常断开为天京和武汉,需要彼此支援时只有走岸上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