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532章 占了天津也没用

天津卫城的防御,在大沽口战前,到北水道与马厂减河交汇的新城口,共约7000人。

明上由总督恒福负责,实际还是僧王爷做主,到8月23日,联军水陆进逼城下,7000人马已随僧王爷撤退去了通州。

天津卫业已落入联军手中,联军前锋已越过卫城,抵达河西务镇,今武清区同名镇。

因为第二天824双方谈判,联军停止前进,下一步的动作须根据谈判结果决定。

谈判时间长达半个月,至9月7号签字结束,但9月6日晚桂良、恒祺俩大人即溜回北京,实际到了通州。

假如您觉得,在下记述这次谈判,过于搞笑,或者偏向英法,那么从比较被动服从命令的孟斗班角度看,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因为葛罗在谈判中已属配角,孟斗班只听令于他,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动就怎么动。

在半个月里,孟斗班一直在河西务,对谈判专家葛罗一直比较有信心,除了9月初让他安排300名法军,还注明不要炮兵,操练仪仗礼仪外,就是谈判失败后的进军北京的命令了!

时间是,9月8日。

他没有想到,葛罗男爵这样的老角子都被弄得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的了。

但军队行动缺乏准备,直到第二天9月10日才向前开进,此前心理上都是准备撤退的,除了几个仪仗队员外。

所以,天津第二次谈判是彻底失败的,虽然中英双方都职责对方不义,得为谈判失败负责。

一般咱们的资料上说,天津第二次谈判是成功的,坏就坏在巴夏礼出场后,提出换文环节一定要以西式礼节面见大爷。

这早已是死疙瘩了,谁也解不开的,结果不欢而散,没有签成字,责任在英方,在巴夏礼身上。

但英法双方几大现场翻译留下的记录中,均无此觐见礼仪的争拗,联军也不准备进军帝都的。

只要达成一致,开放天津就可签字撤退,但要签字时却发现桂良大人都没有签字权,跟着就找不到他的踪影了!

连英法修改后的条约文本,都被桂大人一行带走了!

英法特使手中,已经没有了正式的条约文本,都是些草稿。

觐见礼仪,是双方代表都越不过的门槛,这问题英法代表早已领教,而且让步了,否则连1858年的天津条约都不会有。

这次也没有再碰这个钉子,反而是为双方军事锋线上的剑拔弩张表现,陷入公开的顶撞之中——

巴夏礼说,为了表现和谈的成功,清军应撤出通州前沿张家湾的几个工事,指炮台,只是意思一下让步,不是要全部撤退。

而中国官员回答说,“如果这样,我们只有回去了,工事已经全副武装,严阵以待,会像保卫大沽工事那样拼死保卫!”

“你们有本事,尽管来攻好了。”

此后,桂良大人们果真就回去了。

到底谁说的才是真实情况,只有自己判断了。

不论您如何看待这次谈判,甚至偏袒哪方,只是不能忘了双方背后都站着数万军队。

尽管,联军战略上并无非进帝都的安排,毕竟也过了天津卫,要去也顺理成章,实际英军是考虑到了的。

法军倒不一定有此预案,毕竟只是帮着打劫,拿不了主意。

但是,僧王爷退到通州后,却必须决一死战,只要联军再往前一步,就会踏上僧王爷的底线。

已经说过,桂良大人和僧王爷,分别是,和谈班子与军事班子的班长,在天津范围内,到底谁说了算?

这不是思辨的问题,是历史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的问题,只是咱们应该领悟到才是。

反正,天津再谈的最终结果,是桂良大人架没吵完就走了,不再与巴夏礼纠缠。

孟斗班只得听葛罗的与英军同进退命令,向前挺进。

他个人对谈判的评价是,浪费了宝贵的半个月时间!

如果没有谈判的话,联军早就进了北京城!

当然,孟斗班只是一介武夫,作为联军副总司令,老配角,发发心里的牢骚而已,不说也罢。

进北京哪有这么容易的!

假如当初僧王爷不是直接撤去通州,而是只到天津卫城再次决战的话,当然是僧王爷说了算。

但是,天津卫已被联军穿越,已经不宜再战,干脆撤退,不失为尚佳的军事智谋,因为守天津卫也是非常困难的。

不如让给桂良大人,去和额尔金伯爵吵半个月,自己在后面再布置一大战场,重新打过。

也许这才是,大爷派出桂良大人而又不予授权的出发点。

说实话,1858年的天津条约,大爷依靠僧王爷625大捷,也是费了一整年时间才好不容易赖掉的!

如今要老老实实再来一遍的话,内心也是极其痛苦的。

说实话,桂良大人未尝不想再签约,只要是天朝条约就没有他不敢签的,就像僧王爷一样,没有不敢打的!

但是,这次咸大爷学乖了,根本就没给他签字权,看你桂大人还怎么签?还有啥能耐?

害朕再痛苦耍赖一年?

从大爷的文武天平上看,派出桂良假戏真做,确实是在为僧王爷争取时间。

只要比较一下,前两次大沽口战役后大爷的心情就知道了——

大爷愿意重来次625也不愿意重复520的。

可以判断,第二次天津谈判就是扯的,幌子而已,没想到真把两大两度英法特使耍了个底掉。

额尔金伯爵、葛罗男爵全都中招,还算额尔金有点直觉,让自己的助手、翻译、嘴炮老巴接手应付——

你吹,我也吹!

你不用说话负责,我也不为口水负责!

而且,主导了场面上的话题。

桂良、恒祺俩大人,全是碰到了对手,而葛罗是自始至终未得要领,幸亏是与老巴一伙的。

最终,葛罗是满脸羞愧说,“我们错过了最宝贵的时间,继续前进!”

假如没有桂良出马,僧王爷难免要在天津卫匆忙对战一场——

就天津卫那三角形,三条河,就够僧王爷头痛的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