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530章 只到天津为妙

这话听起来怪熟悉的,为啥不能先开枪开炮?到底么意思?

就是,“不可贪功挑衅,致误抚局。”

这用大爷的原话作答为好,免得个人意气用事,添油加醋,误导您——怕输不起,又和不成,没完没了。

个人对僧王爷在大沽口和北塘的战略战术,持欣赏态度,不能因为战败就否定他的腹中乾坤大,陆上决战就是错的!

之所以败,并不是他的原因,而是武器的落后造成,步兵凭着先进武器,平原上都可以战胜骑兵了!

英法联军的武器,已与现代接轨,不仅可以吊打清军,也足以吊打一鸦英军。

不要人云亦云,概说么武器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武器真的不重要就不会大力发展科学了!

可以说,僧王爷直到新河战败才预感不妙,到塘沽失守才如梦初醒,他打了那么多包票竟都落空了!

他个人不仅没战死,以身殉国,还无耻到临战撤退,逃跑,留乐善提督替他擦屁股。

大清的王法呢?家法呢?

其实,战场名家僧王爷何至于如此无耻?原因还是得在咸大爷身上找——

就怕他面子磨不开,在大沽口一战了之,光耀千古拉倒!

所以,大爷在他连战皆败之时,亲自派人送信给他——撤退!

帝都需要你,大爷需要你!

多话不说了,战场进退,实与名节毫无关系,难道真的只要大沽口,不要帝都了?

咸大爷劝僧王爷放弃大沽口,原话是——

“天下根本不在海口,实在京师,若稍有挫失,总须带兵退守津郡,设法迎头,自北而南截击。

“万不可,寄身命于炮台,与丑夷拼命,太不值矣!”

就怕僧王爷为个人包票所累,拼死拉倒。

1860年5月20日,僧王爷从大沽口突围成功,撤退到了通州,在通州又摆开决战架势——

就是大爷说的,迎头痛击,由北向南。

这才是,真正军事家的选择,再战。

因为桂良已在天津卫城开谈了,所以僧王爷有的是时间部署通州防线,从容安排。

不过,在下在这还是得补充一下,联军方面的战略目标,以免认为历史的就是必然的,其实只是凑巧而已。

联军方面的战略目标,也只是打天津卫,不打帝都。

打帝都,意味着什么,就不用在下唠叨了吧?

假如就像历史一样,赶跑大爷,占领帝都,这英法联军不就成了太平天军么?

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联军怎么可能推翻大清呢?

要是直接推翻了大爷,谁替你洋人续约来着?还做不做生意了?

假如让您制定,二鸦战争方案,您是不是像咱看到的历史那样,直接用牛刀子战术,从天津大沽口直捅到帝都心脏去?

直接搞死大爷拉倒!

所以,英法联军进到天津城下,也就停步开谈了,要不然计划中没有的事,凭什么摆上天津桌面来?

而不是放到帝都去,找咸大爷直接画押,岂不更好?

据战前,1859年11月26日。英国内阁陆军大臣赫伯特给格兰特中将的信,大英国防部谈到联军出征大清的要点,有这些——

1、攻击对象不是大清老百姓,而是清政府;

2、去中国是为了经商,通商口岸未受到影响,须保持贸易关系,互相理解;

3、攻陷白河炮台无法使他们接受条件,进而沿白河直上天津才有可能迫使中国皇帝和我们签订和约。

4、我们的目的是,不上北京便使和约得到批准。

5、中国有如此庞大的军队,我们如果北上,兵力上小巫见大巫,非常危险。

6、交战如果成功,可能危及满清王朝,使整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对我们的商业利益将是致命的。

7、因此希望,尽早解决中国方面的问题。

8、盟军可能想法不同,法国的经济利益没有危险,中国人是否友好和大清帝国的稳定与否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当然,如果从北京发来公告接受他们的条件,会给法国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可见,作为联军主力的英国,并没有攻击帝都的打算,而是希望尽快解决问题,武力只到天津。

但不排除,法军有到北京炫耀武力的想法。

在联军刚向北移动的时候,1860年4月9日,国防部又进一步指出,进军北京的风险——

首相帕麦斯腾勋爵认为,占领北京会导致朝廷被推翻,一切处于混乱,继而破坏我们的贸易,这种想法是没有理由的。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英军不能在北京过冬,目的达成后应该旋即离开。

你,指格兰特,在当地能更好地做出判断。

法军是否有决心,他们在中国海域驻扎,显然也有自己的计划。

终于还是考虑到了,英军攻打帝都一事,只是不能过冬就退出。

法军方面的战略意图,登陆北塘前半个月,1860年7月17日,特使葛罗男爵致信孟斗班——

我和额尔金就目前应该如何开展工作意见一致。我们认为应该正式通知本国远征军司令,让他们积极实施英法两军指挥官早已商定的军事计划。

也就是说,首先要夺下白河河口的炮台,拔除清政府在白河河口与天津之间设置的水上障碍,最后占领天津。

天津,会成为我们同海上往来的重要军事基地。

英法两国特使将再次进驻天津,或者等待清政府向他们提出开启和谈的请求,或者主动采取措施向清政府施压。

我们会警告清政府,如果继续走极端的话,联军定会采取措施。

我和额尔金一致认为,既然清政府向布尔布隆和布鲁斯递交照会拒绝了我们的最后通牒,此后清政府始终保持沉默。

那么,我们也应该与清政府断绝一切外交往来,直到我方军事行动取得成功、特使进驻天津为止。

法军显然只是配合、贯彻英军的行动目标,只有打到天津、送葛罗男爵进卫城的安排。

显然,比英军的战略考量,短少了一步,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