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肃顺曾有密谋,由载垣在回京途中刺死玉女,但头天只有大爷原卫队,嫌疑太大,行动不便。
第二天进入京畿防区后,正要行动,刀子都掏出来了,不巧有神机营前卫接应,再动可就是明目张胆了!
第三天前锋营长荣禄,更是亲自赶来护驾,所以载恒没能得逞。
想来,肃顺一伙是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没求用!在承德辣么久都干么去了?
要是载垣这次建功,岂不为大清的后来省了巨多伤痛,居功至伟?
也是,庸人不堪用,咱就别老是想偷懒省心,想走么历史的直路了!
第四天九月廿八,新皇载淳、俩太后驻歇,京郊南石槽行宫,紫禁城遥遥在望。
金童恭亲王,已率京班众臣前来迎驾,在行宫前殿广场跪得黑鸦鸦一地都是。
时至该日,载垣刺杀玉女的机会,已不可能再有了。
翌日,11月1日,九月廿九,新皇载淳,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还宫,安全抵京。
回想一年零一个月前的,1860年9月22日,玉女带幼子随咸大爷仓皇出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俩太后回归当日,即刻召见金童,自然是叔嫂亲,金童玉女又是一场什么样的密谋就恕在下不在场了!
第三天11月2日,九月三十,俩太后先行召见金童、周祖培、桂良、贾桢、文祥、宝鋆、沈兆霖、赵光等人。
宣读新皇回京后的第一份圣旨,就董元醇建言垂帘事,给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宰相肃顺等八大臣定罪量刑——
“该王大臣奏对时,哓哓欲辩,已无人臣之礼,拟旨时又阳奉阴违,擅自改写,作为联旨颁行,是诚何心?”
肃顺等八大臣,开始倒楣了!
据说,该份圣旨早在承德就由七叔奕環拟就,要将赞襄八大臣解任,交由金童及京班各部,按律查处。
接着宣读的是,第二道圣旨,令各王大臣讨论胜保大人的奏折。
胜保奏折,与董元醇异曲同工,“为今之计,非皇太后亲理万机,召对群臣,无以通下情而正国体,非另简近支亲王佐理庶务,尽心匡弼,不足以振纲纪而顺人心。”
胜保大人的才干才情,在前述劝大爷回銮时即技压群芳,红杏出墙,在此不啰嗦。
这番论奏的意义,就是要俩太后垂帘听政,代替6岁新皇载淳治理天下,一统朝纲。
金童班子各位,对两道圣旨均无任何异议,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也就顺理成章了。
恰此日此时,载垣、端华二人才打扮停当,入宫面见新皇及俩太后,开始赞襄政务。
不料却见金童、周祖培、桂良、贾桢、文祥、沈兆霖、赵光等京班在场,不禁大为惊讶!
二位亲王茫然无知,不禁高声呵道,“外廷臣子,何得擅入?”
金童对曰,“有诏。”
二王更觉荒唐,便大声斥问,“我辈未入,诏从何来?”并转向俩太后咄咄责备,“太后额,乃们就不应该召见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