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续宾强攻无效,面上原因是湘军贪多图快,跟前年三战一样,未克九江,水师即到湖口,未成合力,水陆各自为战。
也是湘军的老毛病了!
前年三战,西征军已是强弩之末,不堪再战,唯林启荣坚城死守,得以保全。
待石达开、罗大纲大军从安庆上来,湖口逆转后又把湘军撵回了湖南,曾大帅逃去了南昌。
这次九江四战,石达开在天京执政,要增援上来是可能的,唯独的遗憾就是天军水师已经不行了!
也得陆上来,陈玉成大军已在江北陆路上,有没有增援九江的任务,相信有,但不是专门的。
九江在长江南岸,要过江得林启荣接应,才能实现。
事实上,陈玉成大军陆路只上到安庆就向北转进庐州了。
离九江尚远,林启荣、黄文金都得自救图存。
到1月底春节临近,李续宾改用长围坐困之策,双方就拼时间,拼粮食,拼援军了!
湘军的围困措施是,从城西官牌夹到城东的白水港,开掘了6道深壕,三面包围了九江旧城、新城和高地,耗时5个月之久。
九江城,就东南门通浔阳江的一段水路,无法围死,湘军便堵住两头,让天军出不来即可。
林启荣没有突围打算,反而在城内开种麦子,接济军粮,跟李续宾对耗上了。
不难看出,李续宾在等待城内粮尽援绝,然后发起总攻,而林启荣在等待援兵,重演三战奇迹。
不论李续宾还是杨载福,都得滚回湖南去,至少退回湖北是肯定的!
湘军陆师五万多人,仅深壕就挖了5个月半年,也引起过局部的战斗。
小池口高地天军,因被湘军深壕阻隔,下山拼杀湘军,企图打通与城内的道路。
湘军放下镐头,拿起快抢就地反击,火力强劲,天军败绩只得退回高地,成了城外孤阵。
到李续宾修完深壕,已是1857年7月,石达开早已出走,不仅回到了安庆,而且也向上游开来,转进了江西。
形势像极了前年的三战,不同的只是,石达开走的也是陆路,不再是舳舻千里的风帆竞发了!
天军已经耗尽战船,没法走水路了!而且,石达开心如死灰,是拒收义王大印后、躲避洪天王的东援令才进江西的。
他会不会救九江林启荣?会不会救湖口黄文金?
结果都没有。
不仅没有救,还掉头南下,东进,从广丰过浙江去了,时间是1857年4月底。
那时,李续宾的6道深壕还只是半截子,远未完成。
什么叫天国衰落?
什么叫军师负责制的破坏?
什么叫天京事变的恶果?
还有,痛杀自家人造成的天军分野,见死不救?
这就是了!
要救也不是眼前的九江,而是首都天京——此时已被和春大人围成了铁桶!
此时的天国,除了安徽江西旷野外就江上几个点了!
此时的天军,除了陈玉成大军、李秀成大军、石达开大军成气外,无一不陷入重围。
曾大帅,本来理学文人一个,无奈投笔从戎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扭转了清军湘军见死不救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