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6月,山东菏泽,高楼寨一战,赖文光新捻子阵毙僧王爷其人,此外还有大员: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将官。
全歼其所部7000余人,一说近万余人,对捻军来说,是个空前绝后的伟大胜利。
有关僧王爷到底是怎么死的,过程如何,曾是一桩历史悬案,还是多年以后,已经长大的小战士张皮筋自己酒后失言说的。
曾经的捻军英雄张皮筋,终于为这句心里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好吧,继续说捻军战事。
高楼寨大胜后,捻军只顾高兴庆祝去了,决策迟缓,未能及时反攻,扩大战果。
说实话,如此说赖文光,实在有些过高要求了——他只是寻求运动歼敌,怎么摆脱被动,至于怎么扩大战果,翻转江山,显然还未想好。
这方面,对手可是高明多了,也比他超前多了——
僧王爷死的时间,1865年6月12日,正是天国灭亡后一年差个大半月的样子,就是挣扎在粤闽边境的李世贤天军也已覆灭,就剩个汪海洋部了。
就是湘楚淮三军,大妈也正在考虑如何裁汰安插中,大清是明显奏凯的了。
僧王爷死后,两江总督曾大帅受命大妈钦差,接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
他重新集结自己的部分湘军、弟子的全部淮军,到了三省防区作战。
曾大帅、李二帅,可都是些步卒、水师,要对付赖文光清一色的骑兵,可不容易。
这曾大帅战略,就不用多说了,继续掘沟垒墙加水师河防。
两军水师,重点围堵黄河、运河、淮河之间区域,以静制动,是谓外堵。
师傅湘军陆师,在域内划分沟墙地形段落,预先部署,是谓拦阻前堵。
徒弟淮军陆师,四处寻花问柳,发现目标,自动跟踪射击,是谓蹑足后追。
这曾李俩师徒,是青出于蓝,亲上加亲,近亲繁殖,再不像个威风凛凛的僧王爷六条腿,一味赛马猛追的了。
赖文光新捻军,机动力强,时分时合,在曾大帅圈定的三河四省防区内自由纵横,任意流动,穿插游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各地。
相对新捻军,后追的淮军陆师步卒枪炮虽猛,但速度不行,赶不上还怎么射击呢?
所以,曾大师的沟墙河防战术,显得大而不当,过于呆板静止,一年下来成效不大。
到了第二年,1866年夏,曾大师改取“聚兵防河”方针,也就是撤退域内子弟兵,到三河所有渡口对岸,筑墙守备。
区内,还是继续上演老套子:骑兵追击。
三个月后,1866年9月,河南豫军在河南开封芦花冈,终于逮住了捻子,不过一开火,才知道是捻子在等自己。
豫军说来也是老对手了,竟不堪一击,守卫的沙河—贾鲁河防线被捻军一扫而过,彻底打穿。
捻军又到了山东老家,但是形势却不容乐观,老对家临清团防竟然比湘军还硬,前锋宋景诗黑旗抢渡运河终未成功,赖文光决定先回河南再说。
长期游动的捻军,没有立足点,根据地,急于跳到敌后去休整,原先的回旋战略,已经极其被动。
统帅赖文光,深感“独力难持,孤军难立”,为了摆脱曾李师徒俩的围追堵截,1866年10月,在开封东南四十里的陈留,重新分兵——
由梁王张宗禹率一半,西进陕西,联络回民义军,称为西捻军。
赖文光自己留一半,坚持中原,称为东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