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参加李秀成苏州第二次军事会议的,共有13王——
1慕王谭绍光、2听王陈炳文,
3孝王胡鼎文、4航王唐正才,
5相王陈藩武、6纳王郜永宽,
7补王莫仕暌、8堵王黄文金,
9襄王刘官芳、10首王范汝增,
11来王陆顺德、12奉王古隆贤,
加上李秀成自己,一共13王。
所以称,十三天将救天京。
个人不否认这些人到会,但说都去救天京,那1慕王谭绍光、2听王陈炳文的上海天军怎么还在打?
还有,6纳王郜永宽实际留守苏州,8堵王黄文金的湖州浙江天军,也难说就能出马。
从实际参加救援作战的天军将领来看,还有杭州天军14侍王李世贤、长期驻守苏州的15护王陈坤书、上游皖南的16辅王杨辅清。
可以替补进来,说13天将勤天王固然不错,但实际出援的各路天军人马与到会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是肯定的。
9月14日,李秀成由苏州出发,督率13王,领兵20余万,号称60万大军,在高淳东坝集合,正式回援天京。
这是自上回1860月5月解围天京东征以后、继第二次西征救皖以来,天军规模最大的回归天京,投入了李秀成大军血本。
在总体战略上,天军回救天京战役,分为三路进攻——
一、李秀成主力15万人,攻天京雨花台,后加入堂弟李世贤部与5~6万人;
二、偏师护王陈坤书4万人,奔袭江防要地、安徽当涂金柱关;
三、偏师辅王杨辅清万巴人,进攻皖东宁国府,今宣城,情形已经说过,将不再赘述。
从决战时机看,湘军水师封锁秦淮河口、陆师进占雨花台,时间是6月1号,而李秀成大军回援天京,开打时间是10月13日,先后相隔了四个半月。
这45个月,对只是埋头挖壕的湘军来说,无疑是黄金时光,该挖的都挖好了,该筑的也筑好了,就等着天军上来了!
这与安庆三战前夕、天军二次西征只陈玉成部回头何其相似——
天军东征苏浙给了湘军大把时间,在安庆外围筑垒、等待天军上来决战的时间。
有道是,湘军是天军东征养大的,确实不假,只要这次彭玉麟、曾国荃、曾贞干3万人,自己在天京外郊不撤军,是够得李秀成大军啃的。
亦如陈玉成大军啃安庆,形势不容乐观,实际比安庆还严峻。
2万湘军陆师,埋头挖壕筑垒四个半月,并未攻击天京城,使得城内外天军得以苟且不战,仿佛李秀成大军10月来战也没有耽误什么,实际误大了!
湘军阵势,壕垒加封江,都只是半包围,亦如在安庆只封路,陆路和水路,个人和小规模人马是可以进出的,大军则行不通。
并非和春第二个江南大营的死围,只留栅栏门供天军勉强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