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刚到派出所不久时,就知道喜子这个人。
喜子一直跟舅舅生活,舅舅退休前在派出所工作,而喜子退伍后暂时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来派出所当过两年协警。后来,不知为何离开了派出所。
虽然离了职,但喜子依旧常来所里玩,平时在外面见了民警也是一口一个“大哥”。
与喜子对人的热络相反,所里民警似乎都不愿与他“深交”。有时和同事在路上遇到喜子,喜子热情地上来打招呼递烟,同事的反应却很冷淡,即便是有些常常吸烟的同事也会推说自己“刚刚灭了(烟)”。
起初看到同事们这样对待喜子,我心里多少有些凄凉,感叹喜子虽是个协警,但毕竟在所里干过两年,怎么人一走,茶凉得就这么快。
虽然当我分到派出所时喜子已经离职,但后来我们还是成了朋友。他比我小三岁,自来熟,经常趁我值班的时候来派出所找我,遇到有人在值班室扯皮,他还会插嘴说几句话。喜子从小在这一片长大,周围很多熟人,有时他三言两语的“公道话”还真能把人劝开。
看他做起调解来“轻车熟路”的样子,有时我还说他不在派出所干真可惜了。喜子听了,总是摇头笑笑,不多说什么。
喜子不干协警后,并没去找个固定工作,总是这里跑跑、那里混混。他是一个讲究义气的人,平时说话做事“江湖气”很重,身边倒也聚了一帮朋友、兄弟。
每每和同事聊天时谈到喜子当时从派出所离职的原因,感觉同事们对此事大都避讳不愿多讲。问多了同事就会有些不耐烦地说:“那个事儿你别再打听了,总之尽量和他拉开些距离就是了。”
直到后来,终于有位要好的民警悄悄告诉我,喜子当时离职,是因为“出事儿”了。
“出啥事儿了?”
“他犯了个蛮大的‘忌讳’……”民警讳莫如深地说。
(2)
那是2011年春天,一天中午,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突然到访,在同事们惊诧的目光下,带走了还在值班的协警喜子。临走时,所长命令喜子脱掉警用外套,去向邻市公安机关“把事情交代清楚”。
还未等同事们回过神来,本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和纪委干部便出现在所里,对所有民警进行了约谈。
原来,喜子惹下了大祸。一周前,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有一起“部督”毒品案件到了收网阶段,几个重要嫌疑人的行踪已被确定,其中一人是本市户籍,就在我们辖区居住,抓捕时需要我们派出所民警配合。
邻市公安机关通报了案情和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所里也安排好专人做好配合抓捕的准备。然而,就在行动前夜,那名嫌疑人却突然失踪了。
邻市禁毒支队的民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差一点就逃出边境的嫌疑人从云南抓回。
经过审讯,嫌疑人交代称是自己的表弟提供了警方即将对自己采取行动的消息。民警随即又抓捕了嫌疑人表弟,审问他的“消息”从何而来,表弟便把喜子供了出来。
喜子作为协警,本没有获知抓捕行动细节的权力,办案民警又是几经查问,才知道是我们所里的一位民警,无意中把行动的事情透露给了喜子。
喜子和那名嫌疑人并无瓜葛,但却和嫌疑人的表弟是“好兄弟”。得知行动消息后,喜子本是好意提醒“好兄弟”规矩一点,风口浪尖上别跟他表哥在一起瞎混。“好兄弟”不明就里,非要问喜子原因,喜子想了又想,在得到对方“绝不泄密”的保证之后,把实情告诉了他。
没想到,嫌疑人的表弟可没有将喜子当作“好兄弟”。喜子前脚离开,他后脚想都没想就打电话通知了表哥,还特地跟表哥强调说:“是派出所上班的喜子漏出的消息,绝对错不了!”
真相大白之后,嫌疑人的表弟被判了刑,泄密的民警也被调离了公安机关,喜子虽然没有直接向嫌疑人通风报信,但行为也给案件的侦办带来了巨大损失,最终被所里开除。
那个被调离公安机关的民警,之前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本来前途光明,但因为这事儿脱了警服,所里很多民警都认为,是喜子害了他。何况“通风报信”是公安机关工作中的大忌,因此喜子走后,没人愿意再跟他打交道。
“所里的民警大多是他舅舅退休前的同事,他有事没事地来派出所晃悠,民警们看在他舅舅的分上,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赶他走,但也都不想和他有什么瓜葛。”
“他在派出所工作了两年,起码应该有点政治觉悟,怎么会做这种事情?”
“人是个好人,讲义气,但脑子好像不怎么够用,加上交了一帮别有用心的朋友,把他给坑了。”
(3)
刚认识喜子时,他给我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
他经常说自己“兄弟多”“路子广”“遇到难事儿跟他说一声”,而且确实说到做到,有时辖区组织一些群众性的互动活动,需要有人协调、帮忙,只要一个电话,喜子从不推脱。
2013年年底,我买房差两万块首付,急得焦头烂额。本没打算向喜子开口,但他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二话没说给我把钱打了过来。
我问他,你也没有工作,这钱是从哪儿来的?他说这是他的退伍安置费,让我先拿去用。我一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还钱的时候,我要付给喜子利息,他坚决不要。
喜子爱喝酒,说自己特别喜欢在酒桌上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我也经常在夜间巡逻时遇到醉醺醺的他与一群人吆五喝六地走在大街上。喜欢喝,自然就喜欢“攒局”,彼此相熟之后,他经常打电话约我去参加他组织的酒局。
“你是外地来的,在本地认识的人少,没事儿我给你多介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