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94章

喜获张佛千赠联

在老一辈作家中,张佛千联作最多,尤擅长于制作嵌名联。一九八八年

秋,我初访台湾,在《联合报》所设的宴会中,得与张老相识(那时他已

有八十五六岁了)。第二天,张老便赠我一联,不但是亲笔书写,而且是

裱好了托专人送来,真是盛情可感。联云:

羽客传奇,万纸入胜;

生公说法,千石通灵。

并有题序云:“羽生先生为武侠说部千百万言,天下传诵,奇肆诡变,

引人入胜,窃慕之久矣。顷喜其自港来台,得接杯酒之欢,又读其近作谈

联之文中,引余为孙立人将军作郑成功祠长联,喜制小联为赠。借博方家

一灿耳。”谬奖实不敢当,但前辈的谦厚却是值得我们作为风范的。他提

及的“其近作”,是我写的一篇《谈郑成功祠联》的文章,当时刊在台北

的《中国时报》。

第八一〇章附錄

我曾於一九九一年八月九日在香港《大公報.藝林》寫過一篇《楹聯的

各自為對格》,是專談楹聯作法的,因性質不同於本書的談趣,特附錄如

下:

楹聯的各自為對格

古人習慣把對聯懸掛在廳堂前部的柱子上,稱為楹聯。後來就變成了對

聯的別稱,至今沿用。即使不是懸掛或黏貼在壁間或柱上的聯語,也都可

以稱為楹聯了。

顧名思義,對聯藝術的主要特點就是對稱。概括而言,對稱可分三個方

面:一、詞性;二、虛實;三、平仄。即詞性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

動詞),虛實相對,合乎平仄規則。若再加上一條“切合題旨”,那就是

評定對聯優劣的四項原則了。

但在古今名聯中,卻往往會發現一些表面看來似乎並不對稱的例子,尤

其在詞性和虛實方面。例如昆明大觀樓長聯中有個相應的對句:

喜茫茫空闊無邊;

歎滾滾英雄誰在。

“英雄”與“空闊”,一是名詞,一是形容詞,前者“實”,後者

“虛”,論詞性有如南轅北轍。

端方題黃鶴樓聯:

我輩復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與白鷗盟。

“登臨”,動詞;“日夜”,名詞,亦是一虛一實。更有甚者,有“江

東才子”之稱的近代詩人楊雲史,一度曾任北洋軍閥陳光遠的秘書,在某

次的陣亡軍士追悼會中寫過這樣一副輓聯:

公等都遊俠兒,我也有幽燕氣,可憐北去滯蘭成,聽鼙鼓一聲,

愴然出涕;

醉後摩挲長劍,閒來收拾殘棋,慚愧西來依劉表,看春江萬里,

別有傷心。

這是曾引起大風波的民初名聯(因陳光遠不知劉表是何人,誤將漢末

“八俊”之一的劉表當作讓成都的劉璋,以為楊譏諷他,楊幾遭殺身之

禍)。在這副對聯中,上聯的“公等都遊俠兒”與“我也有幽燕氣”成對;

下聯的“醉後摩挲長劍”與“閒來收拾殘棋”成對。各自為對,不但下聯

可以完全不管上聯的詞性,甚至連句子結構的形式也不一樣。如果對於楹

聯對稱的格式只知其一(上下聯相應詞句成對),不知其二(各自為對)

的話,那就難免會引起疑惑,不解何以“公等”可對“醉後”,而“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