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大觀樓長聯中有一個相應的對句:
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
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上聯的“蘋天”“葦地”“翠羽”“丹霞”,下聯的“斷碣”“殘
碑”“蒼煙”“落照”各自為對。而句子的其他部份,如“更”“便”,
“點綴些”“都付與”則是仍依“正格”成對。
阮元(道光年間曾任雲貴總督的大官)曾把大觀樓長聯中他認為“對仗
欠工”者改了十幾處之多,也不知他是否不懂可以各自為對的道理(或雖
懂而拘泥於正格),把上面例句中的“斷碣殘碑”改為“蘚碣苔碑”來與
“蘋天葦地”相對,理由是蘋、葦、蘚、苔都是植物,同類詞相對,“更
加工整”。卻不知這麼一改,把原句“斷碣殘碑”所包含的那種歷史蒼茫
感全都失了。更何況若依各自為對格,“斷碣”“殘碑”,本來就是對得
十分工整的。阮元修改的大觀樓長聯,其他地方也大都類似。
局部成對的範圍,“最小”可以只有兩個字。這種例子多見於聯綿詞
(註:狹義的聯綿詞限於雙聲、疊韻,廣義的聯綿詞則是“兩字相續,或
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聲”相綴成義。許多複合詞都包括在內。有興
趣的讀者可參閱王國維著的《聯綿字譜》及符定一編著的《聯綿字典》。
尤以後者最為詳盡,這裏不擬贅述了)。如上述大觀樓長聯中的例子:“喜
茫茫空闊無邊;歎滾滾英雄誰在。”雖然論詞性“空闊”與“英雄”,一
是形容詞,一是名詞,前者“虛”,後者“實”,但由於“空”與“闊”
是同類詞,“英”與“雄”是同類詞,依兩邊各自成對格,不但可以成立,
而且對得非常工整。阮元把這個對句中的“空闊”改為“波浪”,用以與
“英雄”相對,非但失了原作的氣勢,而且也不符合實景(滇池並非長江
黃河,它的波浪是不大的,更說不上“無邊”)。孫髯翁這個例句就是運
用聯綿詞在兩邊各自成對的例子。聯綿詞必然是兩個字組成的,所以比例
亦是“範圍”縮小到只有兩個字的各自為對的例子。
運用聯綿詞的各自為對格還可以舉幾個著名的例子,如岳墳名聯: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毀譽如今判偽真。
廣州越秀山五層樓聯:
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憑欄看劍,淚灑英雄!
章士釗贈陳寅恪詩聯:
閒同才女量身世;
懶與時賢論短長。
“冰炭”“偽真”“今古”“英雄”“身世”“短長”詞性不同,虛實
有別。但由於它們都是兩個詞性相同的字組成的聯綿詞,故依各自為對格,
便可對稱。
還有只需上一個字和下一個字是同類詞,便可運用各自為對格的例子。
如廣州陶陶居酒家的嵌字聯:
陶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無遺。
“飲烹”,動詞;“分寸”,名詞。“分寸”是聯綿詞,“飲烹”不是,
但有一樣相同的是,“飲”“烹”詞性相同,“分”“寸”詞性相同。依
各自為對格,“飲烹”與“分寸”也是可以成對的。
懂得“各自為對”的格式,有助於我們對楹聯藝術的欣賞,從“懂得”
到“善於運用“,那就更有助於我們提高楹聯製作水平。限於篇幅,我在
這篇文章中所舉的例子有限,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