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章

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

刘子钦先生在谈到他构思“胡”“孙”一联时说:“‘适’对‘行’、

‘之’对‘者’还差不多,就是‘胡’与‘孙’不相对,最后没有办法,

与胡适之开了一个玩笑,‘胡孙’就是猴子的别称,作为对偶,勉强应付。”

看来原作者的意见倒是和我相同。(我认为“孙”对“胡”,欠工,程度

上还不及“不相对”。)不过,评联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何

宝星先生的《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一文作为代表。(刊于一九八五年七

月二日《郑州晚报》,副题是“读梁羽生一文有感”。)文章结尾说:“不

知梁羽生以为如何?”我觉得讨论一下也很有意思(我一向是主张在学术

上应提倡百家争鸣的),因此虽无高见,也就遵命在报上作答吧。由于我

这个专栏篇幅有限,所以对何先生的大文稍加删节,但其主要内容则是完

全保留的。

我说“用‘胡适之’来对‘孙行者’,是不算工整的……对得最好的是

‘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何先生引用了我的话之后

说:“……梁羽生先生对当年陈寅恪先生拟定国文科试题的经过情况恐未

尽了然,其实,陈先生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目的就是要应试者对以

‘胡适之’。”

何先生的文章大部分是谈陈寅恪先生当年出题的经过和命题的用意,与

谈对联本身的比例大概是八比二。他说:

这是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事情。当时清华大学国文系主

任朱自清休假出国,由刘叔雅先生代理系主任。刘请陈寅恪代拟试题。恰

陈先生已定于次日赴北戴河休养,遂匆匆草就普通作文题《梦游清华园

记》,另出对子题《孙行者》。

为什么要出这个对子呢?据陈寅恪先生后来解释,是受了苏东坡诗“前

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的启示。“韩卢”为犬名(出处略),

“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陈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