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洞”,怎会怀疑“将近代欤”呢?看似荒谬,实是深刻体会《桃花源
记》的精神的。萧大猷写此联时是在中进士之后,即光绪十六年以后之事,
具体日期不详,但光绪一朝,内忧外患,纷至迭来,其为“乱世”,是无
疑的。但亦有云是清末桃源名士刘再青所撰。
另一题桃花源的佚名联云: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
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此联也颇有《桃花源记》的意境。“彭泽宰”即彭泽令,亦即陶渊明。
还有两副题桃花源的对联,也都是取材自陶渊明的文章。二联作者,均
不可考。其一云:
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桃花源记》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此联上比所描述的情况,就是取材于这段文字。“说甚神
仙”,看似反问语,其实是肯定的,意即何必追求什么神仙呢?能够这样,
就是神仙了。但这种耕田凿井、自食其力、与世隔绝的境地,毕竟是个梦
想。下比的“听半夜金鸡叫醒”,就含有作者不过是“梦入桃花源”的意
思。梦醒时,朝代的兴亡也都如流水落花春去也了。
其二云:
无怪倏尔而秦,倏尔而汉,到此地小坐片时,便成旦暮;
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与诸君清谈半晌,即是神仙。
此联写得颇有“禅味”,意思则与上联差不多。桃源县的桃花源,如今
已建设成著名的风景区,有根据《桃花源记》的描写而营造的各种景物供
游人赏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