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9章

上联是说她为国捐躯,下则是说她名垂不朽,“雄名”亦有版本作“英

名”的,但“雄”字切她的别号,应以“雄名”为是。秋瑾擅诗词,诗词

均富“侠气”,录她东渡时在黄海舟中作的律诗为例:“万里乘风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概括秋瑾平生的长联

秋瑾初葬西泠桥畔,不久其子王源德将她遗骸移出,归葬王氏祖籍湖南

湘潭。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复将她的遗骸

从湘潭迎回西湖重葬。重葬时,与她同属光复会的浙江都督朱瑞撰一长联

挽她,联云:

大通讲学,光复联盟,按剑说同仇,不图三十三龄弱女儿,成仁

取义,腥血先埋。抱沉痛四年余,竟英灵旋转乾坤,试想贵福奸

奴,而今安在?

春社留题,西泠感旧,拈花谈慧果,长作六月六日新纪念,崇德

报功,丰碑重树。垂令名千载后,使普党眷怀风雨,当并伯荪诸

烈,终古难忘!

此联可说是概括了秋瑾的一生。秋瑾最初参加的革命团体是光复会,其

后才由光复会转入同盟会。一九〇七年正月她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以学

堂作革命机关,联络会党,组光复军;并与另一革命党人徐锡麟相约,准

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是年七月,徐锡麟在安庆刺杀清巡抚恩铭,但

起义失败。清政府发觉徐、秋之间的联系,派军队包围大通学堂,捕杀秋

瑾。联中说的“伯荪”就是徐锡麟的字;“贵福”则是拘捕秋瑾的绍兴知

府,满人。贵福本来做梦也想不到秋瑾会造反的,当年初秋瑾主持学堂开

学礼时,他还赠以联曰“竞争世界;雄冠地球”,嵌秋瑾别号。秋瑾死时,

才三十三岁。

剑花飞上天去

还有两副佚名的挽秋瑾联值得一录。

其一云:

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

其二云:

化身为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呕心作长吉语,龙泉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秋瑾喜爱宝刀宝剑,《秋瑾集》中就有《剑歌》《宝刀歌》《宝剑歌》

诸作。《剑歌》有句云:“走遍天涯知者稀,手持长剑为知己。”《宝刀

歌》有句云:“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宝剑歌》有句云:

“空山一夜惊风雨,躍躍沉吟欲化龙。”均曾传诵一时。

“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字。李贺作诗有个特别的习惯,每晨辄骑瘦马出

门,仆人背锦囊随之,一得佳句,则投囊中,回家再行整理。其母一见锦囊中的

诗条子多,就怒道:“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不过下联中的“呕心”与“龙泉

一啸”还另有本事。秋瑾有一首《鹧鸪天》,词云: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

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

壁上鸣!

此词原稿当“秋案”发生时,为绍兴知府贵福搜去作“罪状”公布。但

秋瑾虽死,“诗草”(实是词草)终于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