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两百一十四章:219文物案(二)

江淮市爱琴岛咖啡屋

还是上次的位置,点的还是上次的咖啡,甚至张富贵和罗锋穿的衣服、坐的姿势都和上次一样。

“那个案子你知道多少了?”罗锋搅拌着咖啡,问。

张富贵尴尬地笑笑——背着人家去查人家父亲的老底子多少有些难堪。

“我只是看了卷宗……”张富贵注意观察罗锋的表情,心中腹诽不已,其实那些卷宗是李毅借来的,李毅阅卷的唯一目的是调查罗锋,自己不过是抽空瞄了几眼罢了。结果,现在听起来就好像是自己在专门查阅当年的案件一样。

“事情的起源是一名叫罗作峰的警官破获了一起案件……”张富贵注意到罗锋听到罗作峰这个名字时,瞳孔不由自主地缩小,又很快恢复正常。

“那个案件倒不是大案件。一天夜里,值班的罗作峰接到举报电话,说有人盗墓,于是他带人去看了。在现场没有抓住盗墓人,但是发现了盗洞,经过仔细勘察,发现盗墓贼并没有打开墓穴。”

“第二天,罗作峰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去走访调查——那时候办案还不像现在——无非去每一家问问谁家的孩子下地掏土干活了,如果知道要告诉政府什么的。”

“问着问着,一户人家介绍说,有人在小煤窑场那边捡到过宝贝。对这条线索,罗作峰上心了——虽然他查的那座墓没有被盗墓贼打开,但是难保盗墓贼没有打开其他的墓啊!”

“罗作峰细细查访,果然在村民说的那户人家发现了一个玉杯,三道金线缠绕在杯体上,看起来古色古香,挺像一个古董的。”

“可那户人家坚持称杯子是他们在小煤窑场捡来的,还大方对罗作峰说,反正是捡来的,喜欢的话拿走,是充公还是自己玩,随便!”

“罗作峰心知由于地壳运动以及人工活动,过去埋在地下的文物是有可能暴露在地表的。村民说他是捡来的,倒也没有证据硬说他是偷的。”

“罗作峰暂时收下了那户人家的玉杯,连夜送到自己的好朋友盛福仁——现在的风鼎集团董事长——那里……”说到盛福仁这个名字时,张富贵刻意地注意罗锋的瞳孔,果然罗锋的瞳孔不自觉地缩小又放大。

“盛福仁是个了不起的人,虽然那时候他名声不显,但从同样是奇人的罗作峰对他赞不绝口这一点上看,盛福仁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这盛福仁其中一个本事就是看古董辨古董!”张富贵不动声色地说着,观察到罗锋的表情渐渐趋于稳定。

“不过话说回来,像这样一个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无论是他默默无闻在农村下放,还是创办大名鼎鼎的风鼎集团,按道理,他既然是个八面风雨的公众人物,那应该到处都是他的资料才是!”

“可是奇怪的是,我穷尽了公开手段,无论是网络还是内部报告,都看不到关于盛福仁的东西!”张富贵盯着罗锋,然而罗锋只是狡猾地冲着张富贵端起了咖啡杯。

勾引不出来罗锋的话,张富贵只能接着往下说——对付罗锋这种狡猾份子,必须要谨慎起十二万分心思——自己不能把知道的全部说出来,却要想办法从罗锋那里知道尽可能多的东西。

“盛福仁看了玉杯,大吃一惊,就这煤油灯仔细研究起来。盛福仁断定,玉杯是由整块的和田玉雕刻而成,外表被抛磨得十分光滑,杯体上三道扁平状的金箍是真正的黄金。”

“根据玉杯的老旧程度,盛福仁大致推测这属于汉代的文物。问题来了,如果这玉杯真的是文物,那么到底是村民捡来的还是盗墓得来的?盛福仁将玉杯还给了罗作峰,罗作峰按照程序往上呈报,并想办法查清问题。”

“和罗作峰一心想着破案不同的是,盛福仁想的是另外的可能:小煤窑场为什么会有汉代的古董?”

“两个人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子各自走下去。罗作峰成天忙着调查那个自称捡到文物的农民,而盛福仁则另辟蹊径,去了废弃的小煤窑场仔细查找。”张富贵说得口干舌燥,猛灌一口咖啡。

罗锋点点头,说:“嗯,这一段虽然不见于文字,但是推断起来确实如此,你接着说。”

“看来罗作峰的日记你也看过了?”罗锋点头后,张富贵接着说:“两人各自忙碌了大约一个多星期,盛福仁邀请罗作锋到家里。这一次,盛福仁一口气拿出了三个玉杯和二个连体玉舞人!”

“即便是罗作峰不懂玉雕古董,但他看到连体玉舞人那一刻,也知道这和玉杯是同一时期的古物。日记里,罗作峰用赞叹的语气写了诸如‘圆雕技法’,‘造型相同’,‘眉清目秀’,‘身材修长’等词。”

“不用盛福仁特意说明,罗作峰也知道自己搞错了方向——那个农民确实是在废弃的小煤窑场捡到了汉代的玉器。”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废弃的小煤窑场怎么会有这么多汉代的玉器,而且这些玉器还是近乎随意丢弃在小煤窑场?”

“小煤窑场是倭国到我国作恶时建的,在开采几年之后,因煤层深度不够而放弃,盛福仁推测,要么小煤窑场不小心挖到了一座古墓,要么是倭国鬼子将一些包括古董之类的东西藏在了煤矿的巷道里面,沧海桑田之下,当年深埋的部分古董重见天日。”

“盛福仁查阅了当地的地方志,他发现小煤窑场附近并没有大型古墓的记载,而且盛福仁打听之后,也从未听说小煤窑场附近有封土堆,故而盛福仁推测倭国鬼子藏东西在巷道的可能性最大!”

“盛福仁积极鼓动罗作峰一起去探险,尽管罗作峰认同盛福仁的判断,但是罗作峰拒绝了盛福仁并严厉警告盛福仁不得自行去搜寻古董。”

“因为罗作峰是一名警察,深知废弃的煤矿巷道危险重重,最重要的是古董属于国家所有,私人不得挖掘搜寻。”

“两个好朋友不欢而散。回去之后,罗作峰将这一切写成报告递交上去,而盛福仁一直为罗作峰不识时务而生闷气。”

“如果仅仅是两兄弟闹矛盾,那还真是最好的结果了!”张富贵感慨道:“可惜事情的发展永远都是朝着出人意料的方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