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和上级机关取得联系后,立即开始听取出席宴会的人,也就是在现场的13个人的情况说明。最后一人是在后来出现的。李博在听取了这些人的谈话之后,断定此事与旅馆的厨师们没什么关系,并确定吕岩的死是他杀。
吕岩的直接致死原因,是喝了放有氰化钾的兑水的酒。听在场的人说,吕岩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
既然断定是他杀案,即认定凶手就在那天晚上参加公司聚餐会的人中间。
撇开细节,调查到的线索的话大致上可归纳为两大要点:第一,公司里无论哪一个职员都和被害人吕岩无仇无怨。第二,当时在座的13个人都有机会往他喝的酒里放毒药。
“宴会是晚上七点开始的,两个半小时后,大家似乎都有些的醉意了。吕岩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想喝他那杯酒的?谁都不知道。真是棘手啊。”康雪说。
“那杯酒是谁兑上水的?”李博问。
“不是别人兑的。酒都烫好了集中放在房间的角落里。威士忌却是另外拿来的,放在圆盘里,谁都可以随意兑上水喝。总而言之,这个宴会上吃喝是自己动手的。”
“哦,是这样。”
“最棘手的事是死者人缘好,大家众口一词地称赞他。这也实在不假,他确实受到大家的尊敬。这样一来,杀他的动机就找不到了。可是再一打听,他们公司真是个赚钱的公司。职员们获得的年终奖金之高,听了让人吃惊。人家公司一个女职员分得的年终奖金比我还多!”康雪感叹道。
“是那样。这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
“你也知道?”
“知道。六七年前,市政府出了一桩贪污案,事情牵涉到荣耀公司。当时我曾暗中调查过这家公司。股东获得的红利多,内部储备的力量也雄厚。在这一点上,荣耀公司的确名不虚传。但是传闻里所谓的动荡不定,是指公司中要员的派系斗争和他们之间的对立。它们是这家公司的致命伤。至少荣耀公司在五年之间就发生过两起驱逐经理和董事的闹剧。内部如此你争我夺、激烈动荡的公司真是少见。全公司一共只有66名职员,但他们却分裂成两派,据说两派的敌对也十分厉害。”
这是因为荣耀公司是由十家从事一些电气项目的小企业合并而成的。合并已经整整十五年了,当时,企业正处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当口上。大凡合并的公司,其上层要员便会结成派系争权夺利,这是难免的事。下层员工也不例外。越是新办的公司,其内部就越容易分裂。一家小小的企业,竟会分裂出两派,也就是这个原因。双方几乎没有可以妥协的余地。尽管如此,这家公司的成绩却是出色的。这是因为公司肯出高薪,于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便不断地前来投奔。正因为李博调查过荣耀公司,所以对于公司内部这种微妙的形势才能洞若观火。
嫌疑人的话,13个人毕竟人数过多,不实际接触的话,对这张名单不能有什么印象。尽管如此,李博还是尽力记住这些人的姓名和他们进公司任职了多少时间。
常务董事林建58岁任职五年
总务部长刘阳40岁任职五年
总务科长成田33岁任职四年
总务科员韩敏29岁任职五年
总务科员原新27岁任职两年
总务科员宁少明28岁任职两年
总务科员金小雨27岁任职两年
人事科员柴复31岁任职五年
人事科员刘勇31岁任职五年
人事科员潘顺28岁任职两年
人事科员周岛26岁任职一年
人事科员池安安25岁任职一年
内勤陈瑶33岁任职五年
常务董事和其他职员就在近旁的幸运旅馆里,警察将他们一个一个地叫来,让他们回答问题。他们当中,有很害怕的,也有很镇静的。
李博旁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始终记得被害人吕岩。他相信,遇到这种类型的案件,要是不弄清楚被害人在公司的权力和立场,以及被害人的人品、性格,凶手的形象就出不来。
人事科长吕岩在公司干了十年,论在公司的时间,他是资格最老的一个,而且又是以前那个时代的大学毕业生,但是他提升得比较慢,这里面有什么原因?担任了7年人事科长,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位置,那是怎么回事?死者在目前的技术人员心目中有声望吗?他对两个对立的拍戏,是不是有偏袒的地方?在女职员中间的声望怎么样?如此等等。
随着这些问题的调查,吕岩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了。由于公司要员之间以及拍戏之间的勾心斗角十分激烈,每隔五年,公司的总务部就得全部更换新人。而在这种形势下,吕岩却稳坐人事科长的位置,其中的原因,他已经掌握得清清楚楚了。
十年前和吕岩一起进公司的同事,现在在公司里一个也没有了。他们多数卷进了公司要员之间的派系斗争,因而陷于不得不退出的境地。在这期间,吕岩则始终采取中立立场。
那么就有了一个疑问:坚持这种中间立场的公允人物,为什么没有平步青云呢?话得说回来,公司这玩意儿其中也交错着微妙的情感。
说得直截了当一点,敌对的双方都不喜欢中立的人物。中间派很容易使人觉得靠不住,使人觉得他们是骑墙的。中间派并不去干那种有难同当的蠢事,但是,他们也不为那些打了胜仗的公司领导集团所看重。吕岩长年盘踞人事科长的位置,也就是由于上述的原因。
那么,能不能说吕岩是有意识地、是站在功利主义的角度上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呢?看来也不能那么说。他进公司时,已有四十多岁。进荣耀公司前,他过了二十年的普通职员生活。这期间,平安无事大概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了。
最形象的证据就是吕岩的绰号。他的绰号叫“木头”。意思是说,这个男人老是默不作声,从不唠叨一句无聊的话。不过吕岩虽然寡言,却并不孤高。人们似乎经常去找他商量事情。这也许是因为无论对他唠叨些什么,他绝对不会泄露出去,人们都感到放心。而吕岩不管同谁交谈,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并且常常对别人的牢骚、不满和秘密表示谅解。李博听取情况时,心中强烈地感受到的就是这一点。
董事王建说:“哦,吕岩守口如瓶,反正这一点我是绝对信任他的。”
总务科员原新说:“比起靠得住这一点来,更重要的还是吕岩对任何牢骚都能耐心地听取。和吕岩会过面回家时,自己总感到积压在心头的某种东西已经吐出来了,情绪上也轻松多了,他真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
金小雨显出了追慕死者的神态,说:“无论谈什么事,吕岩决不会泄露出去,这一点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不过也有其他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哦,吕岩对来商谈事情的人是很热心的。可是他从未提出过自己的意见,没有表示过要是这么做那么做就好了之类。就是说,他光是洗耳恭听……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无法依靠的。不过,大凡有事来商谈的人,多数是对事情本身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别人能仔细地听一听也就感到满足了。在吕岩面前,即使你谩骂上司也没事。”
这是人事科员的话。周岛虽然一时说出了带点非议的话,但最后还是肯定了吕岩。
这些评价在李博的脑子里打转:吕岩是个谁都想找他交谈的人。是个守口如瓶而赢得极大信任的人。这样一个人果真是被害的吗?这是他的疑问。
问了所有参加宴会的人,谁都说吕岩当时在极平静地饮酒。这决不是自杀者的神态。可是,对吕岩评论又都是好的……于是李博开始出现了焦躁情绪。
下午四点的时候,警方已经让荣耀公司的人员各自回家去了。
“吕岩的家庭生活是美满的,没有借过高利贷;他的嗜好是不用花什么钱的园艺。平时,他脸上总是笑嘻嘻的,邻里街坊对他的印象很好。吕岩是个很善良的好人。从迄今听到的情况来看,这个人被害只有一种可能。”李博总结说。
“哪一种?”康雪带着疑惑的神色问道。这种疑惑的表情不仅康雪一个人有,在其他的侦查人员脸上也可以看到。
“这是我的想象:某一个职员将一件要紧的事一五一十地透露给人事科长吕岩,但紧接着,这个职员感到事情‘糟了’,要是吕岩将这事泄露出去的话,一切就完了。于是,这个职员便起了杀心……”
“然而,吕岩被公认为是绝对守口如瓶的。”一名警察表示了不同意见。
“但是,透露的内容一涉及重大问题,也可能有疑心生暗鬼。”
“不过……”又有一个人发言,“我感到您的意见中,想象的成分过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