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到了隋朝,中医学已经发展了千年,取得了累累硕果,有巨著《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汉代以前,中医理论方面的著作就基本完成,然而病源学和证候学说方面的专著尚未出现。公元610年,隋朝的太医博士巢元方率众编著了《诸病源候论》一书。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最早论述以内科为主的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又称《诸病源候总论》或者《巢氏病源》,共50卷。
本书总结了隋朝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给予系统的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
《诸病源候论》包含了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内容丰富,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也有不少精辟论述,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