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和宋相安百年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公元1004年,辽国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本想迁都南逃,但被宰相寇准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
在此战中,宋军本来占尽先机,但是因为宋真宗向来胆小,便提出议和。此次议和的结果是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宋国和辽国之间相安无事百余年,双方礼尚往来,通使殷勤。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澶渊之盟结束了战争状态,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局面,节省了巨额的战争开支,也为人民免除了长年戍边的徭役和赋税,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有利于双方开展经济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