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和北汉的建立
公元950年,郭威以枢密使出为邺都留守,为后汉隐帝所猜忌,后汉隐帝诛杀三位辅政大臣,又派人谋杀郭威。不得已之下,郭威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至开封,于公元951年杀了后汉隐帝,郭威即帝位,是为太祖,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后周建立后,郭威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针对前朝的弊政,他减轻刑罚,免除苛税,将部分官田分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使得后周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增强,为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后周建立后,北汉也开始建国。当初,汉隐帝被杀时,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准备领兵南下。
刘崇(公元895年—公元954年),原名崇彦,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唐末徐州萧县人,父亲名叫刘泰,是萧县县令。刘崇与朱温的关系久远,后梁太祖朱温年少时家中贫困,曾经与母亲和兄弟佣食于刘崇家,后来朱温称帝,念及旧情,召刘崇为官。刘崇之母早年对朱温很爱护,对朱温有恩,故梁国人称呼其为“国婆”。
郭威为了安抚刘崇,便假意迎立其子刘赟继位,刘崇说:“我儿为帝,我又何求!”太原少尹李骧劝诫刘崇,让其发兵,然而刘崇大怒,不但不听,还认为此人在离间自己的父子关系,将其斩首。
不久,刘赟被废为湘阴公,刘崇派使者欲将儿子领回晋阳,但是郭威已将刘赟杀死于宋州。刘崇便称帝于晋阳,国号为汉,即北汉。
北汉是十国中最后建立的一个国家,依附于辽国,刘崇称“侄皇帝”,改名刘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