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公司领导,都想把自己的公司营建成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公司,甚至创造成世界级企业。那么该如何实现这种愿望呢?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认真注重现实。
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容易,其实不然。我们不要说让一个企业或者一群人明白现实与希望的差距,就是让一个人清楚地看清自身所处的境况,改变原有的想法与习惯,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所以,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必须先具备洞察现实境况的能力,才能指导所有下属,共同营造一个注重客观实际的氛围,并与所有人一起保持积极的心态,鼓励和帮助他们与我们一起看清现实、注重现实,并正确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避免那种闭门造车,沉浸在幻想世界的做法。
任何一位管理者,都能感觉到当前国际市场的巨大变化。如果我们一味沉浸在幻想世界中,那么,我们的公司总有被时代淘汰的一天。实际上,这些变化并非无迹可循。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可以掌握其规律和趋势。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一阵风”,而是一种持久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们足以从根本上影响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每一次变革,都为企业发展带来机会和挑战,因此作为一名卓越的公司管理者,必须清醒地把握现实,深刻了解这种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并善于加以利用,做出应对决策,把每一次变化当做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台阶。
我曾听过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笑话:
一位相貌丑陋的妇女来到美容院,要求“改头换面”。美容院的老板仔细打量了妇女一番,说:“这位女士,对于你来说,美容似乎没有必要,你需要的是‘重生’!”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的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脚步,就会像上面的妇女一样,日益显出“丑陋”。等到那个时候再去打理公司,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恐怕我们的公司也需要“重生”。
在规模生产的压力下,跨国生产标准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包括汽车、电脑和饮料等的标准化生产。同时,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正如服装的款式要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相适应一样。消费者既希望享有规模生产的价格,又希望可以在众多的商品中进行选择。低成本与多款式的组合向人们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地方商品市场的需要,以及日趋国际化的市场需要,当然需要面对变化,注重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当中,但真正能够把握现实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公司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得不到长足发展。这些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员工没有增加,设备没有更新,资金没有提升。
这些公司成立之初,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宏伟目标越来越模糊,甚至被管理者及员工们淡忘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天生具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阻止了无数人前进的脚步。实际上,这种本性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克服。然而,如果我们不正视它,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旦这种东西形成习惯,就变得特别可怕。由于具有这种习惯,我们的生命在一天又一天的“现实”中耗尽了。
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虽然看起来与成功并没有多少重要的联系,但仔细想一想,也许人生的困境正是由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因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在后天受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一旦这些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它就成了影响我们做人、做事、思维、健康、工作、行为的一种定势。人类的天性中又有一种出自本能的疏懒,这种本能的疏懒天性反过来又会使我们按照“定势”即按照某种“行为模式”去行动。这样一来,就使得我们先前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就形成了行为模式到方式习惯定势,方式习惯定势又到行为模式的循环。当然,如果在这种永无止境的循环中,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良性的,那么循环就会变成良性的循环;反之,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恶性的,那自然也就只能出现恶性循环的结果。
不注重“现实与今天”的习惯不但会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门误车、上班迟到、工作拖拉,而且还会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巨大绊脚石。这种习惯会使我们常常以诸如“明天”、“下个月”“以后”等等之类的借口,把今天的事推迟到明天,明天的事推迟到后天,使我们丧失很多成功的机会。
比如明天是三月一日,公司有许多重要事情等着我们去处理,于是我们把闹钟定在早晨六点半。然而,由于晚上应酬太多,我们感到很累,躺在床上倒头便睡。第二天早晨听到“叮铃铃”的闹钟,如果我们还没有改变“惰性”,就会觉得心烦,还想睡一会儿,于是伸手关掉闹钟。到公司后,秘书告诉我们,约见的客人已经走了。于是,我们长叹了一声,自言自语地说:眼睁睁地看着一桩生意泡汤了!接着陷入难以自拔的烦恼:看来只有等下一次了,有什么办法,谁让自己多睡了一会儿?谁让我们养成这种可恶的“惰性”?
就这样,一种由于“惰性”形成的习惯给我们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相反,如果我们已养成了从现在开始,马上行动的好习惯,就会给自己下一道命令:“马上起床!”在这种心态的指使下,我们会立即起床。可能就因为我们早起了一会儿,会为公司联系一笔惊人的业务。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卓越的公司管理者,绝对不会每天沉浸在对昨天的回忆或者对明天的幻想之中,而是勇敢地面对客观环境的变化,重视实实在在的今天,根据变化制定出相应的决策。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歌德也说:“把握现在的瞬间,把你想要完成的事物或理想,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要想让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取得更大成绩,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克服人类的“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马上行动起来。用“马上行动”这样一个好习惯来克服“惰性”。
“注重现实,立即行动”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这种心态和习惯能帮助一个人去做他所不想做而又必须做的事,也能帮助一个人克服各种困难,去做自己想做的那些事。这样就能使一个人紧紧地抓住“现在”,而抓住了“现在”,就是抓住了机会,就可以相应地做出正确决策,制定发展目标,使自己的公司不致于停滞不前,或者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斯托担任国际销售执行委员会七个执行委员之一时,曾作为该委员会的代表走访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有一天,斯托来到澳大利亚东南部墨尔本城,与那里的商业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励志谈话。
两天后,斯托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出售金属柜的公司经理伊思泰打来的。
从话筒中可以听出,伊思泰情绪非常激动:“先生,我将告诉你一件令人吃惊的事!你听后会与我现在一样激动!”
“什么事?说出来听听。”
“我们公司原定目标是一年之内销售额翻一番。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在两天之内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噢?这真是一个奇迹!你是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的?”斯托问。
“这完全是你的功劳,在前两天的谈话中,你讲到推销员亚鲁推销保险单失败后又成功的故事。许多人听后都有些怀疑,而我相信你的话,并且铭记你说的那句警句:‘马上行动!’之后我仔细查看了我的卡片记录,研究了10笔死帐。我决定提前处理这些账务。听你谈话之前,我认为解决这些账务比登天还难。这次我下定决心,心里不停地默念‘马上行动,马上行动!’,并抱着积极的心态去拜访这10家账户,结果收回8家欠债。现在我更加坚信:一个人如果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认真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马上行动,他所爆发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伊思泰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两天的时间之内,实现了一年的长远计划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清醒地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10笔死账,然后制定出决策――立即处理,接着以积极的心态马上行动。
许多公司虽然也制定了很多诱人的计划,但迟迟不能实现,就是因为管理者不懂“注重现实”的重要性,这样的管理者头脑中永远只有“幻想”。在他本来应该说“从现在开始,马上行动”的时候,却说“以后再做吧!”。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还在求学时,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