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超重或肥胖,对身体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影响美观,它同时也是危及健康的一种病理状态。现代医学已证明,肥胖与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如部分肿瘤与饮食中的高脂肪有关;肥胖朋友大多数有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2型糖尿病人2/3有体重超重或肥胖等现象;肥胖使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增加5倍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大大增加;肥胖朋友常因过重的关节负荷导致关节蜕变、骨质疏松、行走困难;肥胖朋友还常常有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肥胖朋友大多数会因为肥胖造成通气障碍,打呼噜而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加重脑部缺氧发生;肥胖朋友还常因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而引起肾脏动脉硬化,甚至肾功能衰竭;肥胖朋友常常因高血压、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原因,使脑梗塞、脑溢血发病增多。
如果体重比理想体重高出10%,那么
患高血压的概率高2~6倍!
患心脏病的概率高15~33倍!
患糖尿病的概率高2~5倍!
患胆结石的概率高25倍!
患月经异常的概率高3倍!
患膝关节炎的概率高6倍!
正如古人言:腰带长,寿命短,一胖百病缠。
常见肥胖的原因
当超重或肥胖朋友为自己臃肿的体态发愁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身上的赘肉是从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是爹妈给的吗,难道真的是无法控制的吗?非也。
我们只要弄清肥胖的原因,就知道再胖的父母给予子女的也仅仅是出生时的3~4千克体重,他们并不会把自身的肥肉直接传给子女,肥胖绝大多数是后天吃出来的。
肥胖的原因通常包括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两方面。遗传因素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会使子女发生肥胖的机会比无家族肥胖史的子女多几倍甚至十几倍,但父母是无法选择的,遗传基因是难以改变的,能改变的是后天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明智之举是我们应当把握自己能把握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弄清哪些因素与肥胖的发生有关。
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包括摄食过量、结构不合理及不良饮食习惯等。
摄食过量——肥胖的主要原因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生中容易发胖的时期。
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怀孕的女性从一知道怀孕就开始补充营养,各种各样营养品的补充往往使她们没有停口的时候,加上长辈的呵护、丈夫的疼爱,她们不敢工作或不敢活动,甚至连普通家务劳动也不参与,导致热量进与出的不平衡,孕妇怎能不胖通常孕妇多吃会导致胎儿肥胖,产生巨大胎儿,会给孕妇生产和胎儿健康留下许多隐患。临床发现,肥胖母亲生的孩子亦较肥胖,其中大约有l/3肥胖母亲所生的婴儿出生体重超过4千克。北京的调查显示,有l/10的婴儿一出生就是胖子。这不是胎儿本身的错,而是这些准妈妈在孕期不合理摄入营养造成的。另有研究显示,营养不良的产妇生下的孩子长大以后肥胖发病率也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胎儿在妊娠期已经形成了饥饿的恐慌心理,导致他们出生以后因恐惧挨饿而拼命地多吃。
婴儿出生后,父母给予的不合理喂养是导致婴儿肥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婴儿肥胖发生率较高。因为人工喂养是让婴儿被动进食,失去
母乳喂养所特有的奶量自动调节机制,仅按照长辈的主观意志和营养知识水平去喂养婴儿。这往往导致过度喂养,使婴儿肥胖。奶中的能量较高,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增重速度,尤其是出生后头6周内以高能量奶喂养能使儿童体重急速增加,为日后肥胖的发生打下基础。人工喂养的母亲还可能因过早地添加固体食物而使婴儿肥胖。经研究发现,在出生后4周内就喂以固体食物,其结果将造成约2771%的儿童超重、167%的儿童肥胖。婴儿时期的肥胖是成人肥胖的病理基础。
多吃少动是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肥胖的主要原因。现在的独生子女备受呵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生怕他们跌倒吃苦,从小抱到大,不敢让他们到户外活动,等到稍大一点就因为要上学、做功课而没有时间活动;在吃的方面,长辈们往往因对营养不了解,给予的营养过多,常常超过儿童本身的需要,导致能量过剩而超重或肥胖。成人后又有种种理由多吃少动。当我们吃进去的热量没有被相应的活动消耗掉的时候,多余的热量就会被转化成
脂肪贮存起来,久而久之,脂肪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肥胖。
年老多病也是特殊的多吃少动造成肥胖的原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率下降,工作量减少,机体所需要的热量也相应减少,可我们周围有不少老年人人老不服老,饭量不减当年,当然会造成热量进出平衡失调。另外中老年人常因有腰椎、关节病变、骨折或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造成行动不便、活动减少、卧床不起,但食欲却丝毫不受影响。同时为了加速康复,而大量地摄取鸡汤、骨头汤、鱼汤等,无意之中多吃了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而引起肥胖。还有一点就是老人生病后,家属、亲友、部下、朋友等探望慰问往往都是送营养
,很容易滋补过量。加上病后少动,所以很容易发胖。但是年老多病的也有消瘦的,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往往因为食欲不佳,摄入太少,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消耗增加而消瘦。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说,没有肥胖是饿出来的,肥胖是吃出来的。
膳食结构不合理
导致肥胖的另一个饮食因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即每天吃进去的总量并不多,但食物种类比例、三餐热量比例均不合理。比如:
主食过低、副食有余
我们常常见到有的人为了减肥,往往主食吃得很少,每天可能不足75克;但鸡、鸭、鱼、肉、蛋、奶等食品过量,使脂肪的摄入大大超标,这容易使人发胖,同时更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的出现。
蔬菜不足,荤食有余
经常吃快餐、简餐等。这种饮食中肉类、蛋类或奶类不少,甚至过量,但食物种类少,蔬菜量少,缺少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不均衡,有时用水果代替蔬菜。这是上班族、“白领”人群肥胖的重要原因。
正餐不足,零食有余
一些人一日三餐吃不了多少,但经常零食小吃不离口:如喝水跟着广告走,咖啡、果汁、可乐等什么流行喝什么;花生、瓜子、核桃仁、开心果等在看电视和聊天时少不了;水果、点心、冷饮等不停口……由零食产生的热量远远超过正餐。
荤油严限,素油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