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章 陪都大隧道惨案

日本为摧毁中国战时大后方西南地区的生产力,在1941年夏秋对陪都重庆进行了“疲劳轰炸”。在日寇“疲劳轰炸”期间,1941年6月5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较场口防空大隧道窒息惨案。

陪都较场口大隧道于1936年设计,抗战开始后建成。这段隧道在市中区十八梯石灰石路口附近,是一条从地面深挖入地底约10米左右,然后平伸约两公里长,中途分叉成三个洞口进出的大隧道。最多能容纳5000人左右,洞门很低,入洞后要下很深的阶梯,并转急弯。隧道内宽、高约两米多,惨案发生前,隧道内的通风和发电设备还未正式使用。除两旁用木板钉成的长凳和每隔30、40米有一盏昏暗的油灯外,迄无其他设施。

6月5日傍晚,依据气象和当时日机空袭的一般规律判断,是不会有夜袭的。但午后6时,空袭警报突然响起,日机20余架分批夜袭重庆,空袭时间长达3小时以上,这次空袭是该年内第一次夜袭重庆。市民一向是在白天躲警报,傍晚才从近郊返回。于是,闻警报后,来不及疏散的市民扶老携幼从三个洞口匆忙涌入隧道内。顿时,只能容纳5000人的大隧道,这天却涌入了近1万人。加之,天气炎热,隧道空气极差。适逢当时较场口专设补助警报信号坏了,换了两马灯。高挂的马灯从近处望去似红似黄,人们误认为是毒气警报信号的花球。石灰市演武厅、十八梯附近避难的群众发生误会,认为敌机临空。于是,洞外的人蜂涌入洞。就连维持秩序的防护团员、空袭服务队员也一哄而入。

晚上9时左右,日机在市区轮番轰炸。而隧道内,由于缺氧使油灯显得更加微弱,避难的人们感到浑身发热,呼吸困难,婴儿和儿童发出令人揪心的哭叫声。不久部份油灯熄天,洞内渐渐变黑,死亡威胁着每一个避难者。这时嘈杂的喧闹声、哭声、呼救声响成一片,人们不顾一切地往洞门口挤去。由于隧道的闸门是由里向外关闭的,汹涌而来的人群把大门挤得打不开。隧道内人们互相拥挤践踏,有的被踩死、压死,更多的是因空气中严重缺氧窒息而死。惨案发生后,当人们劈开木栅门时,看到洞内尸体垂叠几齐洞口,但见尸体你抓我扯,有的抱成一团不能分开,尸体浑身汗水如洗,衣裤撕得破烂两眼膨胀得很大,真是令人目不忍睹。事后据特种审查委员会调查公布的《审查报告》认定,死亡人数为992人(其中有儿童151人),伤近4000人。

惨案之后,民怨沸腾,舆论哗然。6月5日,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在议长康心如主持下开会决定:“(一)肇事之原因及其真实情况,请市政府迅速查明,报告本会;(二)肇事责任究竟属谁,应请政府严加惩办;(三)请市府严加注意,勿使今后再有此事件发生;(四)善后办法及死伤者抚恤,请政府从优办理”。蒋介石与参议员一起还前往事处视察,看望并慰问了死伤者家属。并下令组织特种审查员会,以中央党部秘书长晃铁城、民参会主席团成员张伯苓、重庆市临时参议会议康心如三人为主席团,对死伤人数及原因进行审查。之后,审查报告指出起因:一为事前的隧道工程设计与设备不良,其次为平时与临时管理无方。据此,蒋介石于7日亲下手令:“市内某隧道发生窒息惨案,以致避难群众死伤多人,实深震悼,所有负责当局,实难辞去玩忽之责,防空司令刘峙、副司令胡伯翰、重庆市市长吴国桢着即革职留任”。7月2日,刘峙被免去职务,另派重庆卫戌副司令贺国光兼防空司令,成立防空工程技术改进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陈立夫、副主任委员翁文灏,防空洞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谷正纲。

在善后工作中,“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对隧道死难家属中的鳏寡孤独,无人抚养者发放了赈金。老弱残废每人300元,失学幼孤每人200元,到9月7日止,全市共发赈金11万元。

“日军大轰炸带来无穷的悲痛和辛酸,大隧道的窒息,千古仅有,惨绝人寰”。重庆陪都人民只要警报一解除,工人照常生产,商人照常开业,学校照常上课,夜市如昼,一派战时景象。这种不畏强暴的精神得到国际友人高度赞扬,如: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尔在对英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时,热烈称赞重庆精神:自日本开始进侵中国,迄今已有五载,中国仍屹立不移,足以象征中国不屈不挠意志与决心之重庆,乃成为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之一名词。为各自由民族而言,重庆乃联合国家所有震奋之精神之象征;为独裁者而言,重庆乃若干民众甘冒危险,忍受痛苦,不接受侵略者之束缚之象征。…重庆之民气仍极高涨,市民亦孜孜不倦,实无足异。

面对日本的狂炸,中国反侵略运动分会决定发起全世界反轰炸大会,并策动英、美、苏、瑞典各国反侵略分会及德、意、菲、缅和南美等各国共同进行,对欧亚两洲遭轰炸国家作道义上的援助,对轰炸国家以有力揭露。会前,重庆各界召开筹备会,推定反侵略中国分会、慰劳总会等团体负责大会工作。

1940年10月15日,陪都各界在实验剧院举行声势浩大“反轰炸”大会。到会各界代表400余人,整个会场布置简单整齐壮丽:“文明的公敌”黑底白字的炸弹模型陈列会场,尤为刺目。蒋介石的特别题词“伸张公义消灭狂暴”八字悬挂主席台。另外还有大型驱逐机、中立自由神、中立战神等模型,象征建设广大空军,反对轰炸和侵略。下午3点大会开始,主席团由反侵略中国分会、国民外交协会等11个团体担任。于斌(宗教协会负责人)主席致开幕词,除对不设防城市之被炸表示深挚的同情与慰问外,主张积极提倡防空运动,以制止敌机滥炸,慰劳总会代会长谷正纲,以及王世杰、郭沫若等出席大会。谷正纲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反轰炸必须反侵略;反轰炸不是怕轰炸;反轰炸是为了全世界的和平;以实力答复轰炸,建设防空建设;加强我们的力量,坚持抗战到底。其他代表纷纷指斥日本空军滥炸平民是违背道德原则,阻碍文明的暴行;只有将轰炸暴行的罪魁、侵略元凶日寇消灭,世界人民才有和平。大会通过:(1)电慰前方空军将士;(2)电慰欧洲被炸难民;(3)电请美国迅即对日寇全部禁运,以加强对中国的积极援助。大会最后决议,筹备“大空军建设运动促进会”,以协助国民政府进行航空建设。

为了从舆论上宣传反轰炸,陪都各报纷纷登文或出特刊。如:《中央日报》登载了冯菊坡的《反轰炸大会的意义》、曹树铭的《反轰炸与反侵略》等。冯王祥将军发表了《发展我们之空军,答复日寇的轰炸》一文,积极呼吁英、美、苏三国采取制裁日本的措施,希望三国及世界各国公正的人们“继续从前对中国的同情和援助,动员世界舆论,对日寇狂炸行为予以责斥,……帮助中国建立更强大的空军。”坚定了重庆和大后方人民反侵略抗战到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