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愔看皇帝心情舒畅,为抗疫胜利欢欣鼓舞,趁机进谏,皇族外戚借太后之名圈占土地,地方官不敢执法。一些勋贵看有机可乘也试探着兼并土地,此风一长难收啊!
“皇上,自推行府兵均田法以来,贱户安居户口外流日少,虽瘟疫也没有大量逃亡,以至抗疫得以推行,冒疫而麦收所为家也。近来土地兼并之风又起,警惕动摇根基啊!”
皇帝知道杨愔所指,太后侄儿安平侯娄清进献了美女骆环,千娇百媚让人留连忘返。问希望什么赏赐,娄清愿要淝河以西马店以南3000亩地,皇上高兴就准了。
“杨爱卿,没有想的那么严重,难拂太后之意,偶尔为之下不为例,兼并之风不会再起。”
皇帝认为不过偶尔为之,但事情开了头就难以刹住,侯爷献美不过跑腿之功,骆美人娘家献出了女儿那能不收好处呢?皇帝沉浸在那温柔乡里飘飘欲仙,早把下不为例忘记了。
此后有阜阳郡王高轩通过太后进献美女陆如意,太后一高兴就赐了2000亩土地给他。太后手里有这些美女左右皇帝,把皇后架空掌握了整个后宫。
“皇上英明,大齐朝虽在蒸蒸日上,却还十幼嫩,任何风浪都可能遭灾,不可掉以轻心。”
“好啦,杨爱卿,朕知道了。今天是接见抗疫英雄,没有他们奋不顾身那后果会怎样?封锁疫区让他们自生自灭可行吗?生死存亡之时封锁得住?总结这个引以为鉴吧!”
皇帝不愿意谈兼并杨愔只有停下,换话题:“皇上说的是,但凡事物都是从无知至有知,由有知而透彻。以无知为据而放弃探索接触是庸人懒汉,敢于接受挑战者是英雄。”
元锋顺着杨愔的意思进言:“皇上,仆射之言有理,事物从无知到有知,未知事物接触总有第一次,这次可以避过下次还要在面对。只有敢于接触探索才能由未知到有知。”
“爱卿之言在理,这次瘟疫就是从无知到有知进而扫除,朕要赏赐探索有成就的人!”
“谢皇上恩典,东军医护队昔日战场上救死扶伤,这次瘟疫大义凛然南下淮北,以清瘟汤为基础临症加减治疗瘟疫初起疗效卓著。东军本无抗疫之责义无反顾入淮北愿皇上嘉奖。”
杨愔接着进言:“皇上,这次瘟疫凶险非常,众人畏疫如虎满朝文武避之唯恐不远,微臣认为凡参与抗疫者俱有功,疫区坚守官员吏评优等,逃避官吏除名不用。”
皇帝心情大好:“准奏!瘟疫初敢于参与抗疫义薄云天当赏,元爱卿疫区何人最优秀?”
元锋回想起来,多数官员都是在医护队进驻后才现身,之前不知在何处。感觉畏惧瘟疫是人之常情,只要不逃离疫区就不再追究。审查各县逃责名单时,就删除了一些出现迟于三日后来比较积极的人。他想起初到濉溪仅见县尉杜兴,报功表把他漏了。
“皇上,微臣现在想起可能亏待了一人,东军进驻原发病点濉溪城,居民半数逃离,仅有县尉杜兴在主事,守衙门守城墙守仓储,兼埋尸体。据说县令率僚属巡视,微臣想起来这县城或是最危险之地。杜兴寡言少语报功时不争,或亏待老实人了。”
杨愔从旁插言:“老实人往往担任危险或繁重工作,任劳任怨数年如一日,却不善言词有过失他担当有功劳别人拿去。元都督,做事离不开老实人勤勤恳恳,亏待他不该呀!”
元锋低头作揖:“仆射大人教训的是,下官记住了,不再亏待老实人。”
皇帝高洋感叹的说:“是呀,老实人常常吃亏,朕或者也亏待老实人啦!”
元锋怕皇上误解说亏待老实人是影射自己,那不是怪皇上处事不公了吗?这罪名也不轻。
“皇上英明神武,对臣下明察秋毫,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能亏待什么人呢?”
皇帝说这话其实另有所指,并不是意在元锋,他想的是后宫封赏,但这话不能说出来了。
“好啦,这天色也不早了,山德子,外面等待召见的有多少人?”
山德子就是贴身内侍娄德山,他听到召唤上前禀告:“回皇上太医27人,东军46人。
皇帝点点头吩咐:“好吧,就先宣太医进见,然后是东军集体进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