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76沈寿岳雷炸滚江龙,祖永烈献策缓兵计

等到三更深时,伸手不见五指,更何况大江水面,三十多个水鬼布好水雷,点燃引信,悄然而去。

突然,一声巨响炸开江面,沿岸清兵还未弄清缘由,大江面上,接连爆炸,大浪滔天,翻腾江水。

岸防清兵慌忙点火燃炬,探查敌情,远处南明水师,鸣炮进发。等清兵看清,长江航道已是旌旗蔽港,鼙鼓震天。

锁链炸开,南明炮船,穿过航道,对着岸边开炮,来不及填装火药的清军炮营,被炸的灰飞烟灭,寸草崩天。

攻进长江口,明军连夜登岸,直奔镇江城,江防同知徐腾鲸这才如梦方醒。江岸之上,一支清兵匆忙迎战,登岸南明大将,正是沈寿岳。

巡江营都司罗明升催马持刀,拦住去路大喝道:“都司罗明升在此,休想近前半步!”

“无名之辈,待我取你首级。”沈寿岳拍马来战,二人不容分说,厮杀成团,五六回合,罗明升被沈寿岳一枪挑落马下,命归西天。

南明将士,纷纷登岸,架起云梯攻城,步兵一手执刀,一手藤牌,攀爬城池,镇江城头,杀声惊夜,照如白昼。

攻城少时,城门撞开,南明兵士蜂拥杀入,城内又来一支人马,为首之人,乃是游击将军左云龙。

左云龙正遇大将甘辉,二人在城内厮杀,又战十个回合,甘辉刀斩左云龙,一夜之间镇江失守。

攻克镇江,南明大军船只纷纷靠岸,登陆江北,驻军江宁城外的白土山下(今幕府山),扎下六座大营,威慑江宁。有南明延平王郑成功作诗《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为证,诗曰: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郑成功三度北伐,兵临江宁府,震动朝野,坐镇江宁府之人,是大清两江总督郎廷佐,大江阻断,江北援兵无法指望,便写了一封书信,急召崇明总兵梁化凤调兵来援。

书信写好,信使携带信件而去,这时一个差役来报:“启禀总督,镇江同知徐腾鲸求见。”

“这都什么时候,他还有脸来见?给我押上来!”

只见两个清兵押解着徐腾鲸来到堂前,郎廷佐大怒:“徐腾鲸,你信誓坦坦,号称岸炮铁链,固若金汤,如今可好,镇江失守,明军兵临江宁。该当何罪?”

“卑职罪该万死。”

“推出去斩首!”

“总督饶命,饶命啊。”

眼看徐腾鲸要推出去斩首,只见旁边站起一人,作揖道:“还望总督刀下留情,留徐同知一命。”其他众人也跟着纷纷求情。

“且慢,”郎廷佐道:“姑且看祖将军求情份上,先饶你一命”

徐腾鲸伏地叩谢,而这求情之人说话如此之重,此人乃是江宁府的一员大将,此人名叫祖永烈,乃是祖可法之子,祖大寿之孙。

郎廷佐无奈说道:“今早登上城头,远远望见,郑成功兵分六营,封锁江岸,十七万大军皆在城北驻扎。旌旗招展,戈甲闪烁,不寒而栗。”

“是呀,是呀”徐腾鲸等堂前官员,个个长吁短叹,焦虑万分,无计可施。

郎廷佐道:“这可如何是好?敌兵拦住长江,朝廷援兵无法渡江,城内粮草不足,江宁休矣。”

祖永烈言道:“末将到有一计,以缓危机。”

“祖将军,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祖永烈道:“当年祖父祖大寿被困大凌河城,曾经宁死不降,皆因降敌之罪,株连满门,故而坚守不降。今日借用此事,故伎重演。”

“那如何故伎重演。”

“就骗那郑成功,说城内清军皆愿投降,按大清律法,被困三十日不能胜者,可投降保命,不罪家眷。”

“哦”

祖永烈接着说道:“只要拖上一个月,梁化凤援兵一到,里应外合,何愁不破郑成功。”

“嗯。”郎廷佐点点头道:“就依将军之策,不过此番出使,还需将军亲往。”

“总督放心,永烈亲自献降,定会说服郑成功,成就缓兵之计。”祖永烈道。

祖永烈立刻起身,赶往南明大营,出使诈降。

严阵以待的南明将士,早已整装待发,郑成功与麾下众将正在商议,这时有校尉来报:“启禀延平王,江宁城内派来使者,求见延平王。”

“使者?”郑成功道:“江宁危在旦夕,胜负立见高下,此时来使,还有何用?”

校尉道:“使者言道,是为求降献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