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75曾文升舟山折水师,郑成功三次伐江东

过了两日,郑成功舟师三百多艘,劈波斩浪,直航东海,北上舟山,此战意图入长江口,攻打江宁府(今南京),可是为预防清军再用围魏救赵之策,便先走舟山,此地是大清定海舰队驻地。先剿定海水师,解决后顾之忧,再入长江口,威逼江宁。

一路风雨交加,驶入舟山海域,苍茫之中,但见一支舰队迎面而来,三角大旗,正是大清的定海水师。

郑成功站在甲板船台,用千里镜观望,十分得意,不禁言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清军迎面而来,旗语各船,准备迎战!”

阴雨霏霏之中,风浪起伏,波涛汹涌,两军舟山遭遇,炮声大作,轰鸣海疆,打得海面扬波起浪,飞打雨滴。

互射火炮,轰鸣半晌,那二十艘大清战船,似乎不堪一击,虽是对攻,但且战且退,在海上反复纠缠。

副将张永产言道:“由此看去,定海水师,不过如此,岂是延平王的对手。”

沈寿岳道:“舟山海域,阴雨不断,天有不测,还需谨慎。”

郑成功道:“沈老将军多虑,正逢盛夏,多雨时节,在所难免。乘胜追击,正当此时。”

郑成功再用千里镜观望,远远已能望见舟山群岛,郑成功道:“传令甘辉、余新二营,全力追击,直捣舟山!”

上百条战船鼓号喧天,炮声不断,追入舟山。那二十条清军战船,逃跑不及,先后被南明击沉,舟山各岛,尽显眼前。

三百条战船,依次进入群岛,沈寿岳道:“此战歼敌,战船二十艘,依末将看来,定海水师也太过悬殊,只恐还有藏匿船只。”

郑成功道:“定海水师,必是畏惧,不敢来战,传令各队,分头寻敌,逐个剿灭。”

海上交战,不比路上,大海飘渺无边,只能定方向,难以确定位置,寻找定海水师,如同大海捞针,一连两日不见动静。

等到第三日,船队行至大洋山岛,未见日出,反而风雨大作,巨浪擎天,汹涌荡漾。洪承畴的顾虑的台风果然如期而至。

郑成功几百艘战船,只得在舟山群岛,各寻避风之处,岛屿虽多,却无良港。众多船只躲避不及,翻没大洋。真见得:

台风骤起吐八荒;海波盖世吼猖狂。

弥漫霁雨掀巨力,天象反至吞舟舫。

水恶未休人命殉,天怒不止海风苍。

连夜不见红日在,唯有生灵入泉黄。

一场台风席卷,从八月初八至八月十一,狂风暴雨连绵四天四夜。袭扰南明的木制战船,支离破碎,不堪一击,乱不成军,淹死水勇八千余众。

等到雨过天晴,风平浪静,郑成功等众人从甲板舱走出,举目四望,大洋山岛海域,浮尸残木,四散漂流,葬身鱼腹者更是不计其数。

郑成功不禁感叹:“浮尸遍布,死伤惨重,乃本王失算,如此狼狈,如何是好?”

沈寿岳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延平王战船折损太多,不可去攻江宁。”

“唉本王功亏一篑,定海水师未能找到,反到自损船只将士,真乃天意。眼下之计,唯有退兵。”

郑成功各营船队,在大洋山岛重新集合,收拾残余,列队撤走,返回鹭岛。

这支返回船队,尚有二百多条战船,此时离去,便被定海水师的哨船探得。急忙到江岸大营,面见大学士洪承畴、总督李率泰。

洪承畴、李率泰正在天童寺面见定海水师诸将,听了郑成功遇海风败退之事,众人纷纷道贺。

总督李率泰道:“阁学大人真是神机妙算,仅以二十条船,让郑成功折了近百艘战船。不战而驱人之兵,万分佩服,我等不及。”

洪承畴道:“郑成功有战船三百艘,一场海风,本想使其全军覆没,没想到仅损其三成,大失所望。”

李率泰道:“阁学若是心有不甘,可派定海水师,乘胜追击,郑成功必败无疑。”

洪承畴还在犹豫之时,三女婿曾为升道:“岳父,小婿身为监军,请命出战,郑成功已成穷寇,我大清定海水师定可全胜。”

“贤婿勇气可嘉,老夫准你率定海水师出战,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可要小心。”

“岳父放心,小婿自由分寸。”

多年以来,大清组建的定海水师,虽驻舟山,但徒有虚名,从未敢与郑成功的南明水师交手,此番追击穷寇,被洪承畴、李率泰给予厚望。。

曾为升率兵出战,沿海追击南明船队。郑成功刚遭台风袭击,不少损坏战船,落在队伍后面,整支船队行进缓慢。

已经放弃北伐,无事一身轻的郑成功正在船舱闲读之时,只见张永产、沈寿岳来到舱室求见。

“二位将军,何事要报?”

“启禀延平王,定海水师已出海,后队船只,旗语告急。”

“清兵出海了?”郑成功惊讶起身,如得就命稻草,兴奋不已。

“正是。”

“定海水师乐意追那几条破船,就由着他追。传本王令,甘辉营、余新营分队两翼,包抄定海水师后路,本王正面迎战,三面夹击,看那定海水师哪里逃!”

“得令!”

郑成功旗舰发出旗语,余新、甘辉两位副将,各带一营船队,调头包抄,绕到定海水师身后,郑成功、沈寿岳、张永产则率主力船队,原地调头,迎战定海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