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76沈寿岳雷炸滚江龙,祖永烈献策缓兵计

郑成功听罢,笑了起来:“原来清军也有怕死之时,好,既然求降献城,传使者来见。”

祖永烈来到中军大帐,拜见延平王郑成功。郑成功问道:“清军使者,姓氏名谁,是何出身,报上名来。”

“末将祖永烈,官居江宁府都统,乃是祖大寿之孙,祖可法之子。”

“原来是贰臣之后,怎敢来我营中?”

祖永烈作揖道:“实不相瞒,正因下官父辈都曾是大明臣子,才派祖某前来议和,敲定献城投降之事。”

“既然求降,何须废话,献城便是,有何好议?”郑成功问。

祖永烈道:“总督郎廷佐恳求延平王,宽限三十日,方可献城投降。”

坐在一旁的副将沈寿岳道:“延平王此话不可信,攻陷江宁,不过几日的事,何须三十日?是缓兵之计吧?”

祖永烈道:“延平王率明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几时见过清军有援兵?顺治皇帝,年少可欺,八旗诸王,各怀鬼胎,无暇顾及,并无援兵。”

郑成功道:“既无援兵,为何要等三十日?”

祖永烈等的便是这句话,开口言道:“大清有律,守城三十日失守,不加罪守城将士的家眷。今江宁官员家眷,俱在北京,请求宽限三十日,为保家眷免罪,只要守门三十日,便献城降明。”

郑成功道:“本王若不是不准呢?”

“唉”祖永烈言道:“延平王若执意强攻,为保家眷不死,只得拼死抵抗,到时杀得片甲不留,尸体成灰,延平王攻取江宁,死城一座,又有何用?”

郑成功心想,收复江宁府,若能不战而降,不仅能收得大批兵源,还能减少自身伤亡,也使百姓免得遭殃。

琢磨一番,郑成功道:“如此说来,祖将军建言,本王尚可采纳。”

沈寿岳、张永产等人起身,沈寿岳言道:“延平王,攻克江宁,指日可待;三十日献降,变化莫测,万望斟酌。”众人也随声规劝。

郑成功道:“江东百姓,饱受战乱,本王不忍加罪百姓,白白死于战火,故而决定暂等三十日。”

“延平王真乃仁义之师,君子之心,祖某钦佩。”祖永烈作揖道。

郑成功道:“若敢食言,本王将要杀个片甲不留。”

“延平王放心,祖某回去,即刻通禀郎总督,军中无戏言。”祖永烈完成出使,就此道别,离开南明大营。真才引出:

孝陵沧桑过江烟,胜券在握祭黄天。

遥想山河重捣日,难回大明洪武年

看着祖永烈远去身影,沈寿岳道:“延平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倘若食言,援兵又至,如之奈何?”

郑成功道:“祖家三代,皆是降臣,因势而变,当初既能叛明降清,日后亦能叛清降明,世事轮回,必会如此。”

张煌言道:“反清复明,大势所趋,五日之后,正逢吉日,收复江宁,普天同庆,理应先祭明孝陵,以告慰洪武大帝。”

既然是空等清军献降,南明众将,也放松了戒备。等了五日之后,郑成功率众将一起前往江宁城外明孝陵,埋葬朱元璋的明孝陵依旧矗立。

延平王郑成功率麾下文武一起来到明孝陵,郑成功道:“江宁被围,清军已成瓮中之鳖,值此收复之际,祭祀大明洪武皇帝,借助天威,收复江宁。”

众人来到墓冢前,郑成功、张煌言、沈寿岳、张永产等众将一齐跪倒,郑成功焚香三柱,叩首祭拜,跪在墓前,郑成功道:“微臣郑成功,受孔孟之道,蒙大明厚恩,携江东忠良,祭拜大明洪武皇帝。愿先帝天威,护佑社稷,重兴大明!”

香火升天,至上云霄,祭拜之后,郑成功站起身来,对众将言道:“我等起兵北伐,重兴大明,上顺天意,下应人心,围困已有五日,可见清兵援军?”

张永产道:“近几日探查,毫无动静。”

“如此说来,二十五日之后,献城投降,便可如愿,再等等吧。”郑成功道。

旁边的副将甘辉道:“等到后天,便是延平王生日,三军将士,一路北伐,甚是辛劳,请延平王赏宴,犒赏将士。”

其他副将言道:“延平王寿辰,理当大贺”

此时的郑成功不过三十五岁,但战乱之年,三十五岁也是不易,郑成功征战多年许久不曾有人庆贺寿诞,如今十七万大军,兵临江宁府,眼看半壁江山,唾手可得,心中不胜慷慨。

郑成功道:“麾下将士,随本王多年,奔走海岛,实属不易,就定于七月十四,大宴三军。”

南明将士,一连七日,久无战事,军心松懈,只等开门迎降。延平王传下王谕,三军大宴,庆延平王寿辰,满营将士,喜不自禁,更是厌战取乐,斗志大减。真可谓:

流宴豪饮尽肝肠,军前皆变醉色光。

日日醺迷纵欢乐,不闻杀气闻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