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74郑成功二次伐江东,沈寿民落发天童寺

第二天清早,在泉州等候消息的洪承畴,正与浙闽总督李率泰商议,收复鹭岛方案,只听一个差役叫喊着,“钦差大人,了不得啦,了不得啦。”

洪承畴、李率泰惊讶起身,那差役跑进来,作揖道:“钦差大人,令婿被斩,人头送回!”

“啊!”洪承畴抬眼望去,只见那几个随从快步跑来,血渍染透的包袱里,包的正是二女婿蔡文学的项上人头。

不看人头便罢,一看这颗人头,洪承畴不由得血灌瞳仁,眼前发朦,一头栽倒地上。

云散天开,一梦醒来,洪承畴鬓上似乎新添些许白发,总督李率泰道:“洪阁学,您可醒来了,下官已命人厚葬令婿尸骨,亡灵安顿,尽可放心。”

洪承畴没有理会,只是伸出一只手在眼前比划,李率泰看不明白,问道:“洪阁学手势,是何用意?”

洪承畴用手捂住左眼,说道:“我右目朦胧,怕是看不见了。”

“下官即刻再请良医,为大人诊治。”

“唉,老夫有三婿,大女婿被朱大典斩首,二女婿被郑成功斩首,个个效忠大清,却不得好死,老天待我不公呐。”

李率泰道:“既然招抚不行,我即刻调定海水师,猛攻鹭岛。”

三女婿曾为升道:“小婿愿随水军出战,为二位姐夫报仇雪恨。”

“曾公子勇气可嘉!”李率泰道。

“不可鲁莽,此事容老夫再斟酌而定。”洪承畴道。

等到晚间,秋风吹过,一丝凉意化解了几分潮气,洪承畴、李率泰、曾为升三人,一同慢步山间,在城外闲散。

走在故乡市井,洪承畴强打一只眼,打量着家乡故土,一旁李率泰道:“出城前,医官说了,洪阁学的眼疾,是肝风所致。肝气上冲,凝结而成。还望阁学大人,不要太过揪心,以免伤身。”

“老夫难呐,虽说荣登阁学,衣锦还乡,你看看老家住户的木门,全是六扇。”

李率泰自幼在辽东长大,不知原因,便问道:“下官也是好奇,为何闽南民居,多用六扇门,还望阁学赐教?”

洪承畴道:“当年松山之战,天下人皆以为我尽忠而死,没想到我变为大清臣子,还杀了同乡黄道周,衣锦还乡之日,老母造六扇矮门,据我于门外,世人称之为六离门。”

李率泰道:“下关愚昧,为何是六离门?”

洪承畴道:“所为六离,母不以为子,妻不以为夫,子不以为父,六亲不认,众叛亲离。往事不堪回首呀。”

“难怪岳父白天不出门,晚上出来游逛。”曾为升道。

“招抚不利,其罪在老夫,只是郑成功又是如何知道他父亲流放宁古塔?甚是不解啊。”洪承畴道。

招抚时日,一再推迟,郑成功也没有等到第二个招安使者,却等来了南明永历皇帝的万里密诏。

延平王府,众将齐聚,郑成功手持密诏,对众人言道:“孙可望倒戈降清,清军入云南,危及天子,信使辗转万里,送来书信,命我等火速出兵,在东南开战。”

沈寿岳道:“末将以为,启禀北伐,需先讨舟山,不灭定海水师,就难以安心杀进江宁。”

张永产道:“沈将军所言极是,海患不除,难以登陆。清军若效仿上次,围魏救赵,我等打到江宁城下,也是徒劳无功。”

郑成功点点头,又问道:“坐镇闽南的洪承畴那里可有消息?”

沈寿岳道:“延平王斩其来使,洪承畴招抚之策,陷入僵持。”

郑成功道:“洪承畴束手无策,孙可望背主降清,引敌入滇,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传本王令,即刻开拔,北上舟山,打洪贼一个措手不及。”

众将领命,各自点兵,扬帆拔锚,纷纷起航,挥师北上,直奔舟山,寻找大清定海水师,准备决战。真可谓:

浩淼无尽列千舫,东海如沙月似霜。

不见夜空朗星闪,但听潮声伴梦乡。

清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二年,公元658年七月,延平王郑成功率水军大举北上,直奔浙江舟山,寻找大清定海水军决战,开启了第二次北伐江东。

鹭岛临近大陆,郑成功战船千艘,声势浩大,一有动静,总督行营即刻闻风而动,急忙奏报总督李率泰、钦差洪承畴。

三女婿曾为升拿着探报,赶忙来到衙门大堂,面见洪承畴、李率泰,曾为升道:“海探急报,郑成功今夏再度起兵,舰船集结,又有先行船队,拔锚起航。”

二人一听,大为吃惊洪承畴道:“郑成功北上,意在登陆。我等不可在此久等,即刻北上,准备迎战。”

李率泰道:“我即刻命快马奏报,一来求援朝廷,二来调集定海水师,决不能让郑成功再入长江口。”

洪承畴道:“曾为升。”

“小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