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鹿台祭

帝辛大笑:“好!”

妲己忽然笑了:“我告诉你一个笑话好吗?其实我不是妲己,我只是个女奴。哈哈,偏远部落来的卑贱女奴竟欺骗了睿智的王,成了王后,万千宠爱集一身,你觉得这个笑话有趣吗?”她在真正的妲己死后,每天每夜每时每刻都在算计着商的灭亡,幻想在商灭的时候,用这个秘密来让他痛苦绝望,这几乎是她撑着活下去的唯一念头。

可是,帝辛笑了,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淡淡地说:“我知道。”

妲己得意的笑容凝在了脸上,过了许久,她不敢置信地问:“你知道?”

“那天,我杀了那个叫妲思的侍女,便起了疑心,私下派人去有苏部落做了调查,结果知道那天死的人是妲己,而你的名字是妲华。妲华,妲华,这名字可真好听。”帝辛仿佛松了口气,“那时我就知道我做了错事,你心里挂念的是妲己,不是姬考。和姬考有私情的也是妲己,不是你。所以有苏部落对你不理不睬,和西岐筹谋造反,苏护不在乎你的生死,却在姬考和妲己死后勃然大怒。”

女人震惊地站了起来,仿佛从未认识过这个枕边人:“既然你知道我欺骗了你,为什么不揭发我?为什么不灭了有苏部落?为什么不杀了我?”

“因为我爱你,从第一次见面,我就知道我爱你。”帝辛起身,将她搂入怀里。

国王终于撕下了高傲的面具,抛开了顾忌重重的心锁。他的脸上再没有暴戾和骄傲,只有说不尽的温柔,他用宽厚粗糙的手掌轻轻抚上她柔软的脸颊,看着那双秋水般美丽的眸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诉说真正的心里话。

“妲华对不起,我用我的暴躁和猜疑伤害了你,让你失去了心;妲华对不起,我明知道让你陪在年华老去的我身边是很残忍的事情,却不顾一切强留你在身边;妲华对不起,我知道你是个好女孩,故意胡作非为只是为了报复,为了求死,然后为妲己殉葬,却死也不肯放手,导致你名声尽毁;妲华对不起,我爱你……”

商朝将灭,仇恨已了。

原以为藏得最深的秘密和心事,他竟什么都知道。

原来他们不需隐藏,可坦诚相对。

妲华并不后悔复仇,可是复仇成功,她的心里也没感到什么快乐,只有说不尽的空虚,还有一丝不知道为何而来的痛苦和乱七八糟的感觉。

骄傲的国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开口祈求:“妲华,你可以叫一次我的名字吗?”

“帝辛……”

“妲华,这不是我真正的名字。”

“子受……”

帝辛终于满足地笑了,他放下酒杯,缓缓走向鹿台最高处,将准备好的灯油和干柴撒开。

妲华跟了上来,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她竟忍不住出声询问:“子受,你为何不逃?趁西岐军还没攻入鹿台,你可以化妆趁乱逃跑。”

明明是穷途末路,帝辛的举止仍是最高贵的商王。他站在高台上,看着底下大肆屠杀的叛军,如在神庙宣读祭文般,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我是父亲的儿子,他将商交到了我的手里,商存,王活;商灭,王自该殉葬。”

妲华呆呆地站在高台侧,仿佛第一天认识这个男人。

帝辛命剩下无几的仆从将女人拉出高台,吩咐:“当年那位真妲己带着西伯昌的口谕来找你,你依令而行,对周有功,你可以去找姬发,他或许会留你活路。”

待女人走远后,他点燃了烈火,坐在华丽的宝座上,喝着酒,唱着歌,看着尚未撤离的宫人们丢下财物,疯狂地逃离鹿台,绝望而有趣。

忽然,有个窈窕的身影冲入火海,是妲华回来了。

“为什么回来?”他震惊地问,心里却有些欢喜。

“因为天下之大,没有属于我的地方。苏护不是我的父亲,他不会要我的,只会恨我没陪娘子一起死。至于西岐,娘子生前曾说过,不帮西伯昌做事,或许能活,若帮了西伯昌,我必死无疑。娘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她说的话从未有错,可惜我事事听从娘子的吩咐,却在最后一件事上违逆了她的意思。”妲华上前,为自己斟满了美酒,一饮而尽,却觉得很是苦涩,“很早的时候我就决定,娘子死了,我定要殉葬陪她,如今晚了那么多年,也不知娘子还要不要我。”

“如今,你要陪我一起走?”

妲华沉默。

“妲华,你可有一丝爱我?”

妲华继续沉默。

“妲华,告诉我。”

“对不起,我不知道。”

满不在乎的假面崩溃,大滴的眼泪从美丽的面颊滑落,爱恨在心头混乱交织,她本不是聪慧的女子,怎能理清那么复杂的情绪?她只是想在这火海里,不管不顾地陪这个生平最恨的男人静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路,再不回头。

“谢谢你。”帝辛明白了她的心,轻轻牵过她有些发冷的手,捂在胸口。

妲华最后一次哼起了歌,帝辛用银筷敲击金杯替她合拍。她的歌声像天空中轻快的鸟,无拘无束,回荡在奢华的殿堂,穿梭在灼热的火海里。

这世间再没有秘密,没有束缚,只有自由和快乐。

直到熊熊烈火笼罩了整个鹿台,楼阁崩塌,鸟儿的歌声永远消失……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周武王追封父亲为文王,并分封诸侯。周人深恨帝辛,称其为“纣”。

微子启持祭器访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痛斥子受暴虐,示其情。周武王甚感矣,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贤德”美名传世。

商朝没有正式的文字,甲骨文留下的资料非常稀少珍贵。

《尚书》中对周灭商的牧野之战是这样描述的:“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并非《史记》所说的“兵不血刃”“皆无战之心”,而在后世儒家传说中,牧野之战乃周军“前歌后舞”、在天的庇佑和人民的拥护下轻松取得胜利的天命之战。

商朝灭亡之后,商人不甘被异族统治,在帝辛儿子武庚的带领下,进行了强而有力的反抗,虽被镇压,但帝辛的威望可见一斑,这同时也证明了商与周的矛盾并不在于帝辛一人。

周作为战胜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正义与正统地位,对帝辛的描述多有不实。《尚书·牧誓》有记:“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武王伐纣时,帝辛的罪名仅有三条:听信妇人的话;轻视祖宗祭祀而不报答;轻弃同祖兄弟而不用,反而推崇任用身份低微的人。

周以后,纣王的污名化程度一步步加深,最终奠定了他万恶不赦的暴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