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大臣将国书念了三遍。
下方的吐蕃人大概听清了国书的内容,大意是说,噶尔家叛乱,赞普请唐军前来平叛,唐军将剿灭噶尔家,臣民不必忧虑,各安本分。
众吐蕃人哗然,他们怒吼着,继续进攻城墙,但是他们的攻击有了明显的减弱,这封国书已经打击了他们的士气,毕竟赞普已经屈服,而且在皇权上否定了他们勤王的正义性,这样的打击对吐蕃人的士气是釜底抽薪一般的。
王方翼带领着他的百名亲卫站在红山山顶,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注视着布达拉宫的四面。
他们主要需要守住三个方向,眼下他们握有主动权,只要挡住吐蕃人的攻击,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优势会扩大。
王方翼的亲军在山顶上随时准备增援某一个方向。
副将不断赶来向王方翼汇报战况。
王方翼看着吐蕃人又在正面组织了一场猛烈的进攻,安西军在危急之下抛出大量白磷弹挡住吐蕃人。
王方翼看着白光在城墙前爆燃,他问道:白磷弹还有多少储量?
副将答道:还有大约八千枚!
王方翼点点头,他心下稍定,依靠白磷弹守城,安西军是有九成把握的,这次他们带上了大量的白磷弹,眼下八千枚白磷弹足够他们继续支撑下去。
王方翼看看天色渐暮,他说道:文书需速速发出。
副将喝道:我等明白!已经派出四支弟兄准备送出文书。
王方翼点头,看着夜色降临,这一场对抗看来还得持续数日。
当夜,夜深人静之际,四路安西军分别从城墙上攀援而下,他们分别带着一封远征军的书信,准备将书信送往远征军后方。
四路送信的安西军都装扮成吐蕃人的模样,他们悄然潜出,混入吐蕃人的军队之中。
此时整座逻些城已经乱成一团,原本吐蕃王朝能够掌控局面,号令众家族的就只有皇室和噶尔家,而眼下皇室已经被挟持,噶尔家被皇室认做谋反者,所以已经没有人能够镇住逻些城的局面。
在混乱之中,安西军的四支送信队伍得以潜出,他们各自向西疾行,来到位于逻些城西边的安西军事前布置的后方营地。
他们在营地取了马匹,飞速赶往于阗城。
送信的队伍轻骑疾奔,按照计划,他们将在两天之后抵达于阗。
此时的于阗城,这座小城已经人满为患。
于阗城原本是西域小国于阗国营建的国都,这个绿洲上的小国规模十分有限,整个小国的规模不过十万人,小城只能容纳数千人口。
在大唐占领西域之后,将于阗作为安西四镇之一长期派兵占领,眼下于阗也在安西都护府的掌控之下。
从三天前开始,大量的军队涌向于阗城,这批军队有万人之众。
这些人马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开拓团,因为这支队伍虽是军队编制,但是队伍里头只有半数是职业军人,另外半数是文官性质的军人。
而且这些军人基本全是新兵。
这支队伍正是安西都护府新招募的新军,这支新军都是从安西城新增的人口中挑选出来的,清一色是品行、智力、体力都上佳的良家子。
安西军大军来到于阗城,对于于阗城的人民来说如同黑云压境,毕竟作为西域小国,于阗素来饱受战火之苦,唐军占领西域,他们要遭一番劫难,吐蕃占领西域,他们更要遭一番劫难,还有突厥人也曾经占领西域,这些蛮族对于西域小国的劫掠更是无底线的。
每一次主子变换,于阗都要遭一番劫难。
但是这一次安西军的到来似乎是一个例外,只见这支万人大军纪律严明,军中的将士都是年轻人,大部分还有些书生气,这支大军来到于阗之后对于阗人民秋毫无犯,没有做出任何扰民的举动。
甚至于,每一次有大军来到,于阗人民都必须贡献自己的粮食给军队充作军粮,但是这一次安西军不但没有索要粮食,而且破天荒地分发了一些粮食给于阗的人民,这让于阗的人民大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