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皆知,钟会是三国有名的军事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和他老子钟繇,都是魏晋时期有名的大书法家。
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便将钟会的字评为妙品,仅次于神品。
钟会天资聪颖,不仅工于书法,而且十分擅长效仿他人笔迹。
他年少时,曾仿作一纸书,别人以为是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所写,都说字字生义。
大了后,还曾偷偷仿外甥荀勖笔迹,骗取荀勖的宝剑。
特别是在淮南诸葛诞发动叛乱时,钟会伪为诸葛诞下属全辉、全仪作书,使得全义投降了司马昭。
由此,也间接导致诸葛诞人心背离,最终落败。
到了今时今日,时移事易,他又故伎重施,开始仿照朝廷大员的笔迹,代笔写下这结盟血书。
又添了七八个名字后,钟会才用绢擦去指上血迹,缠住伤口。
然后拿起那张黄帛血书,用嘴吹了几可热气。
待血迹全干,重新叠好,揣进怀中。
做完这些,他又从案头取一卷竹简。
展开竹简,然后拿起笔架上的毛笔,将竹简上的内容阅读一遍,略略凝思后,便用笔蘸墨,接着续写下去。
一边写,一边道:今闻士季举事,某羊祜自当为魏室江山效力,待义旗一举,必为内应
敢情钟会不仅在黄帛血书上作手脚,还要冒充羊祜之名,自己给自己写信,当真是用心良苦。
约莫半盏茶过后,钟会终于将这卷竹简写得满满荡荡。
等最后一个字写完,便放下毛笔,双手捧起竹简,移至书案另一头晾着。
然后,也不休息,又拿过案头另一卷竹简。
展开后,却是完全空白。
摊开这空白的竹简,钟会犹豫了下,然后起身,踱步至书案背后。
那里,是一排极其简陋的书架,上面堆叠着一卷卷竹简。
钟会左右逡巡了一阵,终于看中一卷竹简,然后伸手抽出。
拿到昏黄的灯光下一瞅,竹简封笺处,竟是写着石苞二字。
解开这卷竹简,展开里面内容,钟会才又跪坐到书案上。
仔细凝视竹简上有些粗糙歪斜的自己,钟会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几个呼吸后,钟会伸出食指,到案上瓷杯里蘸了点清水,然后就在书案上细细书写起来。
一个个用水写出来的字迹,竟与竹简上的,相差不大。
待反复写了七八个字后,钟会便将这卷竹简收起卷好,轻轻放到身侧。
然后,再次拿起毛笔,蘸了点墨汁,就在那摊开的空白竹简上写了起来。
一个个字迹,就好似从刚刚那卷竹简上复制过来的般,几乎一模一样。
不得不说,钟会这模仿别人笔迹的功力,实在太他娘的神奇了。
他,的确是个人才啊。
如此这般,一连写了四卷空白竹简,钟会才觉有些腰酸背痛。
不得不停笔,捶肩揉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