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隐这半月多来,已经渐渐习惯了刘善异于常人的举动。
对于陪皇帝用早餐,也成了惯例,因而也不推辞。
与刘善一起,盘膝坐在练功房角落的食案后,小心地用着早餐。
吃过简单的早餐,刘善用锦帕擦了擦嘴角,这才望向闷头不语的郑隐,笑道:郑卿,最近的丹药炼得如何了?
郑隐闻言,连忙放下手中吃了大半的鸡蛋,擦干嘴角,恭敬回道:已炼出长生丹一百颗,火焰丹三百颗,回元丹五百颗,驻颜丹一千颗。另外,还有金疮丹、黑玉断续丹、大力金刚丹、九转还魂丹等过万颗。
前面几种,是郑隐自己以前就炼制出来的,而后面几种,却是刘善最近着意吩咐他炼制的。
名字虽然听起来十分牛逼,但药效嘛,也只能呵呵了。
到现在,郑隐也搞不懂,后面这几种丹药,明显是用于治疗外伤的,陛下让自己炼制这些有什么用。
这些丹药,与其说是丹,不若说是药丸,因为根本不需要怎么炼制,只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一些中草药碾碎、烹煮,然后晾干后搓成药丸子便可。
也正因为制作简单,所以才能在短短十余日间,弄出过万颗。
刘善听到郑隐报出的丹药数目,十分满意,赞赏地点点头,道:这些丹药,务必要好好保存,最多一个月,便会派上大用场。
郑隐虽然心中迷惑,不知道刘善囤积这么多丹药到底有什么用处,但也不敢多问,唯有连忙小心应承。
说完丹药,刘善沉吟了下,又道:孤让你招收的学徒,进展如何?
郑隐连忙道:到目前为止,已招收了一百八十余名学徒,年龄大多在十岁左右,最大的也不超过十五岁。这些孩子出身都比较贫寒,他们的父母听说管吃管住,自然愿意送来。只是这些孩子许多都没读过什么书,因而很少有能识文断字的。
刘善笑了笑,道:没有读过什么书不正好么?这样你便可以亲自教导,让他们都成为你的徒儿,光大你道门。
郑隐闻言,脸上略有紧张神色,恭敬道:微臣不敢,这些孩子都是陛下门生,微臣只代为管教,不敢越矩。
刘善见郑隐如此谦恭,丝毫没了在定君山下的那等气概,知道他现在对自己,怕也是畏大于敬吧。
不过身为堂堂帝王,生杀大权尽操于手,试问天下何人能不畏惧?
郑隐这表现,正是当今蜀汉朝堂许多臣子的正常反应。
刘善对于郑隐的恭敬,倒没什么感觉,至于他说这些孩子都是天子门生,也不反驳,淡淡续道:先从基础抓起吧,这些孩子是孤的门生,但也是你道门徒儿,你要好好教导,让他们识字断文。
顿了顿,刘善又道:等时机成熟了,孤会专门建一座药学堂,让你们将张机、华佗的医药普及开来。这传道授业的重任,便非你郑隐不可了。
刘善任用郑隐为太医令,可不单单是他为张盈儿治好了蛊毒。
最主要的,还是想利用郑隐道门身份,将医学与道学结合起来,大力培养一些医药专业的人才,把张仲景和华佗的医术传承弘扬下去。
当今三国,医疗技术实在太落后,而从医人员又十分匮乏,加之连年征战,直接导致人口寿命普遍较短,而新生儿的死亡率又很高。
唯有医药知识得以普及,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才能保证蜀汉的人口快速发展起来。
而在这个时代,最容易普及的,便是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道教玄学。
忽悠老百姓的本事,那可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当然,刘善之前与郑隐做交易时,便提出要让他借道门之力助自己树立无上威权,这道教玄学知识,自然不可能完全是以前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
刘善特意让郑隐根据左慈留下来的道门典籍,重新整理出一套新的道典。
这套道典,道家内容自然不能缺少,但君权地位,也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