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附录 旧日记里的鲁迅

“十一月十三日:接大哥十月三十日函,月课题一纸,云岁暮恐要去勘矿,不能回家云云。”

“十二月初七日:阴。上午接江南十一月十八日函,云看矿之说并不提起,想已作罢,现拟于十二月中同椒生叔祖回家。”

“廿六日:雪,寒甚。上午大哥同椒生叔祖回家,云系十九日启行,因轮船机器损坏,所以迟误。带回紫阳观虾子酱油二瓶,香蕉二十余个,包肚四个,并浙江求是书院章程一本,《圣武记》一部十本。”这末后两种盖系过杭州时祖父交付带回者,那时求是书院刚成立,祖父信中曾说及,明正二十日招考儒童六十人,可以去考云。

九庚子一

“庚子元旦:雨。上午同大哥至老屋拜岁,又至寿镜吾太夫子处贺年,及归已傍午矣。下午大哥至开元寺数罗汉,名曰‘宝涯尊者’。”

“初四日:微雪。上午大哥坐轿至城内及附郭各亲戚贺年,下午遣章庆往分名片。”

“初六日:晴。上午同大哥至大街,又往江桥信局发杭信。下午同大哥及章水登应天塔,至第四级,罡风拂面,凛乎其不可留,遂回。”章水即运水,小名阿水,水字此处不读方音,所读以为是官音,而北方音中实乃无有,只是“心美切,上声”而已。

“初七日:晴。下午至江桥,章水往陶二峰处测字,予同大哥往观之,皆谰语可发噱。夜大哥开船往啸唫阮宅拜年。”啸唫系村名,读如“小金”。

“十六日:阴。上午大哥往小皋埠拜年,后得知大哥因阮罗孙兄亦在皋埠,留住一天,当于明日回家云。”小皋埠系鲁迅的大舅父住处,癸巳甲午之交曾在那里避过难,罗孙即阮梦庚,在中表兄弟中年最长,庚子时年三十岁,如今日尚在,应享年八十有三了。

“二十日:晴。下午大哥收拾行李,傍晚同椒生叔祖,伯文叔启行往宁。”日记上注“今日雨水节”,在阳历是二月十九日吧。

一〇庚子二

“三月十四日:晴。上午下舟往乌石头扫墓,午后归家,对门屠邻云,曾有江南银信带来,因人不在已去,他日可往昌安门外泰生木栈索取。

十五日:雨。下午接金陵上月十八日函,并洋四元,诗三首,系托同学带归也。”这同学大概即是丁耀卿,因为在同班中此外没有越人了。(诗见《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五月初七日:晴。下午发金陵函,由邮政局寄,只取邮资二十文。”以前托民局寄信,先付一百文,收信人再付给一百文,那时邮政成立,国内邮费二分,即制钱二十文。

“廿四日:晴。接江南十七日由邮政局发出函,云拳匪滋事是实,并无妖术。”当时绍兴谣言甚盛,都说“义和拳”有了不得的法术,鲁迅得到了家信的报告,所以在回信里有这样纠正的话。椒生公虽是相信法术的,但是他也感觉到情势不好,在七月十四日项下记有转述他来信里的话,云江南信息不佳,遣伯文叔先归,日后当同升叔大哥由内河而走,盖有长江交战之信也。

“十五日:晴。晨伯文叔自江南归,系十一日动身,交来大哥初十日函,并王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一部二本,张伯行刻《周濂溪集》一部四本,又丁耀卿兄家信一封,于次日下午送去。”《万首绝句选》系官书局刻本,《濂溪集》则是正谊堂丛书本而单行者,印刷颇佳。

一一庚子三

“八月初九日:晴。阮立夫兄自金陵回绍,得大哥初三日函。”阮立夫名文鼎,为阮梦庚的从弟,在水师学堂,与伯升同班,这回大概也是同伯文一样,回家来避难的。

“闰八月廿二日:晴。上午往大街,买十斤竹篓一个,洋六分。闻阮立夫兄将于廿四日启行往宁,拟托寄函件。竹篓一个,内装食物干菜等数件,升叔干菜四束,窗课一包,信一封,致升叔信一封。又石印本汉魏丛书两套十六本,《渔洋精华录笺注》一套十本,《池北偶谈》一套八本,夹袜三双,均用油纸包裹在外。”

“九月十八日:晴。接江南闰月十六日,九月十二日两函,云初八大雷雨,学堂左近火药分局为电所引,以致爆炸,被灾三十余人,地裂至二丈余深。堂中震动,屋柱移至五寸许,窗上碎玻璃如蛱蝶乱飞,手中嵌入二枚,深至数分云。”

这以后几个月,只是信函往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所以都可以从略了。

一二庚子四

“十二月朔日:雨。黎明忽闻叩门声,急起视之,乃是大哥自江南回来,喜出望外。”

“初三日:晴。上午同大哥往大街,又往试前一游。大哥购《曲园墨戏》一本,《百衲琴对句》一本,板颇佳。”《曲园墨戏》系俞曲园的一种笔墨游戏,以字为画,有些颇为巧妙,未曾收入《春在堂全集》里。《百衲琴》则是别人所编集,其中一人似是秦云字肤雨的诗人,这后来称为“诗钟”,在清末及民国初期曾很流行过。

“初八日:晴。上午同大哥往试前,邀鸣山叔同去,至大路荣禄春吃饺子,又往长庆寺一游,见老媪甚多,聚大殿中念佛。”

“十五日:晴冷。晨同大哥往大坊口看迎春,至则尚早,良久会稽典史始至,随至五云门外,即回。至东桑桥,山阴典史亦至,少顷山阴会稽两知县继至。天气甚冷,即行回家,日已亭午矣。春牛头白,腹背黄,胫青,角耳尾黑。”

“廿三日:晴冷。夜送灶,大哥作一绝送之,予和一首。”(原诗见《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廿六日:晴。夜因明日祝福不睡,同大哥闲谈。一点钟祝福,拜毕少顷即睡。”

“廿八日:晴。下午同大哥往大街,购李长吉《昌谷集》不得,遂购毛鹿纸一刀而返,计二百张,价洋五角。”

“三十日:晴。下午接神,晚拜像,又向诸尊长辞岁。饭后同豫才兄祭书神长恩,作文侑之,稿存后。”这篇《祭书神文》原稿也录存在日记末后,连同原序共有二百五十四字,曾经抄给唐弢先生,收在《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现亦从略,不再抄录了。

一三辛丑一

“辛丑正月初七日:晴。晚饭后同大哥下舟往道墟。出城已黄昏,放舟至道墟时过夜半,在官舱睡,夜中屡醒,不能安眠。

初八日:晴。晨饭后大哥往章宅拜岁。上午转至吴融马宅拜岁,留饭。午后开船至寺东社庙看戏,大哥往观,予不去。夜予亦去看,《更鸡》一剧颇佳,夜半回船寝。

初九日:晴。晨放舟至啸唫,早饭后往阮宅拜岁,少坐。回棹过贺家池,水天一色,城外巨浸之一也。下午回家。”

“十九日:晴。下午同大哥在厅房芟剪罗汉松及山茶花枯枝冗干。”

“廿三日:晴暖。下午同大哥及子衡叔往楼下陈看戏,遇朱氏舟,坐少顷,看演《盗草》《蔡庄》《四杰村》等。”

“廿五日:晴。上午大哥收拾行李,傍晚同椒生叔祖子衡叔启行往宁。夜用戛剑生《别诸弟》原韵,作七绝三首以送之。”

“廿八日。晴。上午往笔飞弄邮局发金陵信,并诗三首。”

“二月初八日:雨。上午接金陵花朝日函,即作答。

初九日:阴。上午发金陵信,并矿砂一包,收回信票一纸。”

这矿砂大概是遗忘在家的,装在信内寄去,所以是交给民信局,照例先付一百文。信局填给一张回单的。

一四辛丑二

“二月廿四日:雨。上午接大哥十四日函,并诗三首。”(诗及跋见《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三月初二日:雨。下午从调马场上坟回,接大哥廿六日函,并《惜花》诗四首。”这诗也抄存在日记里,题云“惜花四律,步藏春园主人元韵”,不知道这人是谁,只在介孚公带回的海上文社日录上见到原唱,上系“湘州”字样,可能是湖南人吧,鲁迅看见便来和了四首,也并未寄去,因为文社征诗还是以前的事情,这时早已过期了。原诗也已收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

这一册日记末后又抄有《戛剑生杂记》四则,《莳花杂志》二则,前者注明系从戊戌日录中抄出,后者未记年代,看来当是进了矿路学堂以后之作。这些也已收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所以现在不再抄录了。

一五辛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