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4章 你名为何意

天宸殿内,弘显帝手持羊毫,稳健得手以朱批勾勒着奏章。太子监国着半月的时间竟是积压政事无数,许多急奏也是丢在角落无人问津。但他如今处理得却不是那些军国要事,听宫人说太子每日夜宿龙床与嫔妃寻欢,文武大臣在侧给他供奉汤羹,那些妃嫔佞臣他该先清点了。

殿门缓缓打开,青纱长裙飘入,带来一阵淡淡的药香。顾九烟步履轻缓,举案立于旁侧,低头颔首呼吸都不敢太用力。这是她来皇宫的第二天,陛下只让她端茶倒水,并未有其他只言片语,便是这等意图不明才更令人心惊胆战。

启禀陛下,陆公爷已到殿外。安公公略带颤抖的声音。

顾九烟眉头轻蹙,她从那嗓音里听出了一丝恐惧。安公公年纪虽不大,但已是伺候过皇后跟陛下的人,身为大太监自然能嗅到别人嗅不到的危机。

罪臣参见陛下。陆公爷眼窝凹陷满是青黑,脸颊也是深深陷了下去,一个三十来岁正值壮年的男人已是骨瘦如柴,袖内似是空空荡荡。

爱卿供奉银虎符,护驾有功,何以自称罪臣?弘显帝口中虽疑问,但面色却是理所应当的坦然。

罪臣假传圣旨,蒙骗百姓,将陛下重托的银虎符假以人手,皆是大不敬之罪。陆公爷将头深埋,双手俯在地上,指节都已泛白。

顾九烟低头正好瞧见那如干柴般的指节,心里也是一紧。

爱卿交出银虎符乃是给自家旁系,仍在陆家人手中。而且这兵符召集的兵马平乱有功,何来罪过?爱卿这么说,是在指责朕是非不分,以为假传圣旨便是大罪要冤枉功臣了?弘显帝每个字都深冷如冰,他的朱批还在勾勒着人名。

陆公爷猛然磕了三个响头:罪臣不敢!罪臣不敢居功,只知未能恪守己责护卫皇庭,以致太子为非作歹。望陛下怜陆家上下,所有罪责都是罪臣一人之过,乞陛下垂怜。

弘显帝手中一顿,冷眉轻抬:你的意思,是说朕残忍好杀,连老幼妇孺都不放过?

罪臣不敢!陆公爷目光闪烁咬牙不知如何是好。

弘显帝冷哼将笔扔下,绕出书案俯视着那跪地求饶的人:你假传圣旨是为了打开城门迎罗将军入内平乱,私交银虎符也是为了协助祯儿铲除逆军。你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但你在这叩头请罪,难道朕在你心目中就是如此刻薄寡恩的君王!

陆公爷身形一颤,目色却瞬间定了,缓缓道:罪微臣不敢,微臣自知有过,也心知陛下宽宥,但即便是功过相抵也是陛下仁义。

弘显帝嘴角缓缓轻笑,朗声道:朕收了你的权,但却将银虎符给你,便是深知你世代忠良。若太子不反,朕也不会知道弘显还有你这等肱骨之臣。

他将书案上的奏章取下,扔在陆公爷跟前:这上面皆是与太子有嫌隙之臣,你给朕查明清楚,只要证据确凿便依法处置!朕再赐你青龙宝剑,有敢忤逆之臣可先斩后奏!

陆公爷心中一惊,当那沉甸甸的青龙宝剑放在他手里时,他还有些颤抖。

弘显开国以来,只赏过四个人青龙宝剑,行先斩后奏之权。谁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剑会赏在被打压得几乎倾覆的陆公府手里。

微臣遵旨!陆公爷眉宇间的阴霾一扫而空,抱拳领命后步伐也变得轻快无比。

顾九烟的手紧紧握着托盘,心口也是微微有些悸动。这帝王真好手段,给了一巴掌再给颗糖吃,这危难中的重赏更能折服人心,日后只怕陆公爷对陛下是忠心不二,再难受他人笼络了。

只见弘显帝抖了抖袖子,嘴角挂着一丝得意,瞥了一眼顾九烟:朕听说你跟罗家那个小子交好,这一次他们父子救驾有功,就由你跟安公公一同去将军府帮朕封赏吧。

顾九烟微微福身:民女卑贱之躯不敢行此大任。

弘显帝轻笑:朕让你去宣旨你便去,谁敢说你半个字。

他眼神轻撇了一眼书案,顾九烟颔首便将托盘呈上,给他供奉了那已然半凉的热茶。按照宫中嬷嬷教的,奉茶之后便束手站立一侧,距离帝王约有三尺远。

顾九烟。弘显帝忽然轻捻,这三个字恍如三道惊雷般落在顾九烟的心上。

民女在。顾九烟喉头收紧,胸口略过一丝恐惧。她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居然这么恐怖。

你的妹妹叫顾莲眉,步步生莲,举案齐眉,倒是个好名字。你这顾九烟是何意,朕倒有些好奇。弘显帝话语轻松了起来,如长辈跟晚辈说着家常。

顾九烟低头轻道:回陛下话,这名字确实起得有些怪。娘亲说民女出生在九月初九是重阳之数,那时爹正跟好友登高望远,见自家府上腾起九道青烟,便给民女名为九烟。

这不过是她编出来的故事,反正弘显帝也不会闲的无聊去跟爹印证她的名字。其实九烟这个名字是娘起的,至于为什么,娘从未跟她解释过,她也不知道。但在帝王面前她不能说不知,否则又该惹起他的疑心。

原来如此,都说应运而生的人,出生时天必有异像。想来你这一手天赋的针绣,是上天所赐了。弘显帝轻描淡写,但却话语藏锋。

顾九烟身子僵硬,感觉一柄无形的刀锋正抵在自己的后心,只要一字说错,那刀便会毫不留情的穿心而过!

爹话虽如此,但谁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或许是爹喝多看花眼了也未必,登高处山峦萦绕,谁又知那烟雾是不是顾府升腾而出。当年师父收我为内徒,只是见我耐心求学便心生怜悯,这才传得几手针绣。我比起诸位师姐,针技不过皮毛。

弘显帝点了点头,眼角露出一丝怪异的弧度。

他早已查探过纤道婆师门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