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二章

谢琬为自己开发的新口味而得意,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在她的记忆中,除了西瓜,还有一样吃食与夏天是绝配——凉糕。

凉糕是川渝地区的一种传统甜点,用大米制成,做法简单,材料易得。

嫩白q弹的凉糕配着熬好的红糖水一起吃,甜软糯滑,绝对是一道消夏的上佳甜品。

她曾经对这道甜品十分着迷,也曾自己动手做过,之前怎么就没想到。

她以前做凉糕为了追求最正宗的味道,都是自己泡了大米做,大米浸泡之后磨成的米浆就是原料。

她自己有小石磨,这一套可以说驾轻就熟,磨出米浆,然后还需要一样东西。

谢琬想到之前翻房顶时,买了瓦片。这附近有瓦窑,去问问说不定就能买到她需要的东西。

第二天,谢琬就买到了她想要的东西——石灰。说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用石灰澄清的水就能做出口感丝滑的凉糕。

谢琬拿出一个盆,舀了些石灰在盆里,然后倒水,搅拌,放置等待澄清。

兑好石灰水,端出泡了一晚上的大米,淘洗干净,开始磨米浆,米和水的比例是一比六。

谢琬磨得很慢,舀一勺米,又加几勺水,最后没用完的水直接从小石磨上面的小孔倒下去,冲洗石磨里残留的米渣。

磨好的米浆还要用纱布过滤一遍,滤去粗渣,存留下来的米浆更加细腻,做出来的凉糕也更加丝滑。

过滤过的米浆直接倒进锅里,小火熬煮,并且要一直用勺子搅拌,以免糊锅。感觉到米浆煮熟,慢慢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只取上面的清水)。

石灰水的量是个关键,石灰水太少,凉糕不能成型;石灰水过多,碱味过重,口感苦涩,而且很有可能不能食用。

谢琬加入石灰水时十分谨慎,一点一点的加,莹白的米浆色泽慢慢偏黄,搅拌时感觉到微微的阻力,拿小勺子舀出一点倒进备好的凉水里,米浆在水中迅速成型。

谢琬觉得火候到了,抽出木柴,将锅端起来,拿出小碗,将煮好的米浆倒进碗里,用勺子摊平表面,放凉。

用干净的盆装一盆凉白开,将放凉的凉糕全部倒进去漂着,和着盆放到井底。

她找出之前买的红糖,切了一些,加水熬成浓稠的红糖水。

舀一块凉糕放在大碗里,加几勺红糖水。用勺子将软嫩的凉糕捣碎,和着红糖水一起吃,又甜又糯,还凉丝丝的,完全是记忆中的味道。

谢琬手里捧着凉糕,唇齿间全是凉糕的丝滑甜糯,凉糕和夏天果然也是绝配。

她突然想到早先腌的糖桂花,起身去取来,重新捞了一块凉糕,舀了两勺糖桂花淋在上面。尝一口,凉糕软糯丝滑,香甜的桂花和着糖酿出了蜜,口感完全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吃完一碗糖桂花口味的凉糕,谢琬决定,这一碗卖五文钱。

新品开发成功,谢琬找到谭娘子,追加了十个稍大的木碗,用来装凉糕。

因着价格颇有些昂贵,还要带着碗出售,谢琬准备先试试水,看看有没有市场,再决定要不要大批量的做。

新的木碗送过来时,刚好遇到又一次开集。

谢琬做了三十个钵仔糕,五碗凉糕,三十串面筋串儿,拎着新制的竹篮,背着小耳朵去村口坐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