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零一章 名将是一个稀有的人群

孙楚回到驻地后,马上和汪寒一起谈起了这次参加军事会议的过程以及部署。

在谈到白崇禧对自己提出的到二线修整后,白崇禧提出留下来和自己单独交谈。

并和张总司令答应了第二师的名义上是修整,实际上暗地驻防金山卫的方案。

听完孙楚的谈话后,汪寒不仅深深的点头称道。

幸好在这次军事会议上遇到了有着“小诸葛”之称的一代名将战神白崇禧。

古今中外,名将辈出。但是能够在国家和民族以及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却并不多。

名将是一个稀有的人群,以为他的条件极为苛刻。

第一,需要杰出的军事才能,如带兵之道、用兵之略都要有独到之处。手中有能战之兵,胸中有制敌之策。

第二,需要生的逢时,有仗可打。名将的军事才能通常是在打仗中体现出来的,以胜利的结果而被世人所认同。

第三,需要命大,很多名将最初都是从官阶很小的士官做起,经常冲锋在一线,若一开始就身重流弹而亡,就无后面那些英勇豪迈的事迹了。

因此,命大是名将们的共有特征和必要的条件。

第四,得有人赏识提拔,有机会施展才华。古往今来,常常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无人赏识,最终不过埋没于行伍之中。

而白崇禧就是这样一个名将。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在国军当中绝对是最杰出和最优秀的。

整个国军所有军事将领里面,以武功谋略来论,

白崇禧若称第二,哪个敢称第一。

正是有了白崇禧这样的有这极高智慧的将领,孙楚的第二师得以顺利的来到金山卫。

而且白崇禧还特地调派了一个工兵营来配合第二师的战备工作。

当天,孙楚和汪寒一起,带着晋军第二师朝金山卫开拔。

金山卫镇,位于杭州湾北岸、明洪武十九年筑城建卫所,以防御海上倭寇侵扰。

因与邻近海中大小金山相对,故名金山卫。

城呈正方形,周长6公里,为海防要塞。当时有重兵驻扎,作为保卫南京的屏障,金山卫因而发展为附近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镇。

附近沿海滩以北四、五里之间,有汀南、倪家、新江、海光、卫东、杨家等半盐半渔的小村子,村民渔民近万人。

第二师全部两万官兵全部乘坐道奇大卡车,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在黄昏的时候,终于到达了金山卫地区。

部队原地修整,搜索营则沿着金山海塘沿线进行搜索,并勘察地形。

上海的海在金山,金山的山在海里。数千年来,金山一直与海为邻,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金山海塘则屹立于蜿蜒的海岸线上。

金山海塘地处杭州湾北岸,西至金丝娘桥,与浙江省平湖市海塘相连,东至漴缺,接奉贤海塘。

整条海岸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典型的弧形海岸,历史上就以风大浪急著称,灾患频繁,是杭州湾海塘险要部位之一。

汪寒和孙楚来到海塘观察时,也被这里优美的风景和壮美的景观所打动。

如此大好河山,怎能让日寇践踏。

此时,海塘驻守的军队仅有62师补充连200余人,还有一个炮兵连及辎重排。指挥官是留守的一个营长。

不一会儿,留守营的营长前来参见孙楚。营长叫张子隆,是一个山东大汉。

孙楚随即问起金山卫驻地情况,一共有多少部队驻扎等。

张子隆告之;目前金山卫地区的正规军只有他的营的一个补充连。士兵200余人,都是新兵,大部分新兵连武器都没有装备。

此外还有一个炮兵连,驻守在金山卫城蛇王堂炮台。

另外还有一个辎重排,负责炮兵连的运输和补充连的后勤补给。

孙楚听后面色阴冷。如此重要的海防重点,仅仅只有两个连的兵力驻守。

一个还是新兵连,另一个炮兵连也仅有6门老式的炮。兵力只薄弱可想而知啊。

汪寒和颜悦色的问道;“除了正规军,应该还有地方名团吧?”

张营长答道;“金山卫地区还有金山县保安队以及松江保安团两个中队。一个中队百余人,两个中队200多人。地方还有一个盐场缉私警察12人,此外,此外,,,,,,”

“此外什么?”汪寒不由追问道。

“此外这个地区前些时来了不少军统的人,各个都带着武器,有三四百人。前几日他们好像抓到一个日本人的探子,关押在蛇王堂的小庙里。

半夜都曾听到他们拷打日本人时的惨叫声。弟兄们听到惨叫后几乎都睡不好觉。“

听到这里汪寒点点头。

军统的这些人应该就是戴笠派来的军统别动队。

戴笠的人马之所以会在金山境内出现,乃是因其很早就担心此处安危。

淞沪会战后不久,戴笠就曾派遣情报人员搜集侦察沿海敌情。

首批就派往南汇、金山卫侦察杭州湾敌情,进而发现浦东白龙港至金山卫沿海,常有日军间谍活动,夜间不时发射不同颜色的信号枪弹并散布谣言。

戴笠曾将这里的情况专门向军委会提交过一份详细的报告;因金山卫硬滩地带港湾水深,日本很可能选择此处登陆,应加派重兵防守。

不过军委会未对此引起重视,当戴笠还是坚持派人在金山卫附近侦查。还为此专门派出了军统别动队。

“好了,张营长,我们晋军现在来此驻防,你部现在归我调遣。”

“遵命”

敢不遵命吗?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营长,被仍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多月了。

上面好像忘了他这个营长似的。别说还真有可能忘了。

淞沪会战前方激战正酣,他一个营长仅仅只有一个全是新兵组成的补充连,加上炮台里的炮兵连。这几百人估计真有可能不遗忘了。

此时他这一小股部队,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在这里偏僻的海塘边,天天被海边吹来的盐腥味都快熏昏了。

现在终于来了一支大部队,还是个上将!

他们部队的补给终于有着落了。